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108印象 ∞ 香港—記憶在朦朧中流逝﹕黎芷筠、張珮君聯合攝影展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可以的話,想來回踱步香港。就在遺忘之前,在轉瞬即逝的風景與人群中,把這一切記下。創作者黎芷筠後和張珮君從北京開始,利用相中相形式拍攝108張香港新舊面貌相片,由昔日至現在,從同一個角度觀看不同年代,找回城市的印象。108張照片,與過去的香港見面,是怎樣的感受?是一種發現?或是另一種道別?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黑暗中永恒的光-李嘉睿攝影展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身處於黑暗中,我時常感到無力。光,即能量、生命力。當我被無力感包圍的時候,它讓我重新感受到生命的意義,指引我不斷前行。光或來自於自然,或來自於親情、友情或愛情。它指引我去創造而不是去毀滅,去成為而不是去逃避。當時間過了很久很久,顏色褪去了,親人離去了,愛情消逝了,朋友走散了,呼吸停止了;只剩下光,直至永恆。於是,我用攝影的方式呈現光,只希望它能在這黑暗之中點亮他人。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非常日常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反修例運動」自2019年6月起以幾何級數激化,為香港市民的生活帶來巨大衝擊,令香港烙下一道難以磨滅的疤痕。
小城市的小市民,日常生活變得不再尋常,抗爭、衝突融合成另一種習慣;紛亂、崩壞衍生出另一種井然。透過鏡頭記錄的每一瞬間,反映了街頭上激烈與安然的對立,在同一時空下,格格不入但又和諧地共存。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With Light – We Can Conquer Our Fear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跟很多香港人一樣,在2019的下半年,我經歷了不能言喻的焦慮、憂傷與恐懼。然而,天上滲出的微光,及地上信念相同的人們的互相守望,像守護天使一樣,給了我希望,戰勝內心的恐懼,令我繼續前進,沒有放棄。我相信,總有一天,光會將一切從黑暗中彰顯出來。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路牌、電燈柱、樹」竺諺民個展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在城市與郊野之間的遊蕩讓我找到城市中沒有意義的意義。甚少人會故意走上公路觀賞路牌、電燈柱甚至那個「轉彎位」。在一次遊蕩中,我意外地走到一條公路的底下,高長的公路在我頭頂延伸開去,改變了我對空間的經驗與閱讀。我遊蕩於城市與郊野之間被忽視的地方。透過攝影再次建構空間,嘗試在沒有意義的地方重新獲得經驗。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人像日記:十八港孩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2019年,香港出現多次大規模示威。范家朗嘗試透過人像攝影探討香港社會狀態的變化。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從前,我想做一位母親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這系列的作品是透過攝影去反思家庭如何塑造了藝術家的自我:洪氏生長於一個極傳統的中國家庭,成長過程中受到長輩的專制式管教。家人對她日常生活種種事情也「看不順眼」,對她來說這是一種缺乏愛的無形暴力。長大後,她才發現儘管當中很多思想她並不認同,無奈家人對她的很多期望都自然地滲透到生活實踐中。在本系列作品中,洪氏蒐集並拍攝了保留着家族記憶的物品,透過展現物件的形態和顏色來比喻家庭帶給她的壓力,並表達自己期求擺脱上一代規範的慾望。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不可抗力-Khalil Kwok 個人展覽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患上了抑鬱症多年,經歷過情緒大起大伏的時候。後來接受治療,不知道是因為藥物副作用還是心態上的轉變,慢慢情緒變得封閉,一直處於一種平靜而悲傷、寂寞的狀態。這是一種難以用文字或語言去表達的感覺,因此選擇用攝影將它影像化,藉此向外界釋放內心世界。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餘燼 – 黃淑賢個展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當發生強烈震盪時,除了陷入現實的破裂中,我們還能做什麼?
『餘燼』結合一系列以影像為主的作品。探索個人和日常經歷震盪、受到干擾後的狀況,呈現生活丶情感丶想像之間難以消化的千絲萬縷。

創作過程以實驗性手法研究影像、光線和空間等與動態及時間的關係,並嘗試從物料、媒介結合方面擴展影像的可能性。

作品《碎蝶》和《星空》從錄像創作開始,結合不同媒介發展成不同形式。《碎蝶》是破碎的,流動影像被剪斷,定格,然後逐一投射再折射,於空間翻開一片片的血肉。而《星空》是過去令人自豪的夜景,當快鏡被定格丶剩下黑白,令人頭暈腦脹。

《蜃樓》和《浮床》分別以一個影像開始,呈現動與靜的處理。《蜃樓》是幻覺,以單一影像建構一條隧道,走上輪迴之路。《浮床》的窗外只有大海,它的失衡來自影像不自主的「動」。

唯一沒有影像的《長夜》,透過延長丶縮短丶重複深夜直播的聲音,演化與時間的關係,改變黑暗的速度。

『餘燼』邀請觀眾沉浸於現在和過去的交錯中,感受作品帶來的震盪和寂靜。

透過對腦震盪後綜合症的想像,結合一系列以影像為主的作品。創作以實驗性手法研究影像、光線和空間等與動態及時間的關係,探索腦震盪後的個人和日常。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