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態美展2」藝術聯展
「畫好香港國際藝廊」自2019年12月成立以來,每月均舉辦人體寫生工作坊;《體態美展2 》是繼去年成功舉辦《體態美展1 》之後的全新展覽,總結過去半年間,多位新舊畫友的創作成果,當中更有次嘗試繪人體畫的成人畫友人參展,大家以炭筆、水彩或油彩繪出人體線條藝術美,展出共30多幅作。參展者包括香港土生土長的著名畫家李廣添、尤偉海、朱光榮及不同背景及年齡畫友徐偉明、王惠娟、黃月梅、陳家誼、莊世華、馮美玲、胡燕青、林治安、吳慧玲、王衛今及王允芝合共14人。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旲里香港時光機
旲視聽實驗室今年為BODW城區活動帶來了名為「深水埗」(「埗」字又作碼頭),收集深水埗少數族裔及街坊的舊照,並製成記錄城市和社區生活變遷的影像,在當區的小巷設置街頭設計展,及在當區小店中的電視以最地道的方式向街坊分享城市的集體記憶,啟發及討論面向未來的城市及公共關係設計。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A daily dose of magical meow」 Albee手繪個展
我總是期待遇見貓咪的一刻。有的在街上休閒踱步、有的在店裡打盹,有的躲進草叢堆裡偷偷觀察我們的日常。對我來說,貓有種神奇的魔力,成為了生活的一種調味劑。貓星人,喵來喵去,腿四條,肩負着穿梭大街小巷裡神出鬼沒的使命。毛茸茸的長尾巴、中尾巴、短尾巴終於停了下來,眼前的軀體變得愈來愈大,魔法無處不在。我也趕快找來我的彩色魔法棒,好不容易勉強牠們永久留下。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We Creating Home Kong” 展覽
“We creating Home Kong” 是由外籍家庭傭工拍攝的照片集,展示他們眼中的香港。從重要事件到生活日常,展覽期望發掘外傭與本地居民身份認同的大同小異,尋找影響他們與社會整體關係的因素、在社會空間佔據的位置與聯繫。儘管他們來自不同背景並被標籤為”只是外傭”,但他們一直為香港付出,支援社會,在香港構出自己的家。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I am ____ 」阿強插畫展
「大家仲記唔記得自己第一次參加社運、第一次遊行時係點樣架,係帶住咩心情同感受呢?
2014年同2019年嘅香港、係香港嘅我地,又變成點呢?所有野都唔係按住我地希望同期望去發展,我地比社會推啊推,不知不覺改變咗自己堅持咗好耐嘅計劃同夢想。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我是這樣長大的」陳家誼個人畫展
不惑之年 敢夢敢想 破繭而出
身處現今的世代,你會選擇以無堅不摧的外殼還是甜美溫柔的內在,去連繫這個世界呢?
「我是這樣長大的」陳家誼人生第一次個人畫展,展出她過去一年來多幅以炭筆、粉彩及木顏色創作的畫作,不惑之年,與你分享重拾兒時當藝術家的夢想,祈願歷盡風霜的洗禮,顆顆心靈都能茁壯成長,燃點自己,照亮別人,享受豐盛人生的果子。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黑箱操作」張震揚作品展
這是一個關於黑箱操作的展覽。
任何光明,一旦進入黑箱,必然上下逆轉,不能獨善其身,亦沒有例外。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聚色‧聚繪—日本當代彩繪展
Touch Ceramics 誠邀到八位來自日本和台灣的藝術家: 南絢子、水元佳代子、吉村茉莉、植葉香澄、由良薰子、深堀知子以及池田省吾,與藝術家策展人-鍾雯婷舉辦八人聯展《聚色‧聚繪—日本當代彩繪展》。彩繪,在日本稱「色繪」。從青花、鐵繪、化妝土、釉下彩到釉上彩,還有少見的釉彩與獨創的技法。
日本新世代彩繪陶藝家不斷突破傳統,製造新感覺。他們超越了技術,與創作思想交會發光,創作軌跡如同作品一般,具有活力與生氣。是次八位陶藝家華麗地聚集一堂,在不同關注的主題上綻放美感與世界觀,展現日本當代彩繪的潮流。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霧蒙蒙」群展
n.a.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丁昌燮」個展 | 對韓紙(tak)的探索
維伍德畫廊香港空間將榮幸呈獻丁昌燮(1927-2011)個展。該巡迴展覽去年於畫廊的比利時卡納爾空間首次亮相,匯集了藝術家四十年來對韓紙(tak)這種材料的探索——韓紙是一種由韓國本土桑樹的內部樹皮製成的天然材料。展覽涵蓋了他最重要的三個系列作品——「回歸」、「韓紙」和「想」。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