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式展覽-歷史虛幻之新界邊境禁區 ╳ 一個無人的中環
二零一五年,一輛雙層巴士沉靜地佇立在邊境禁區一處官地上。它在一九八一年出廠於英國,一九九七年退役於小島──彷彿凝住了米字旗在我城緩緩降下的一瞬。是巧合罷?是歷史嗎?
同在禁區內,廢棄了的村校課室前,殘留一塊退了色的格言板,上面寫著︰「不要活在過去,努力活好今天」。
也許歷史就是虛幻?又或者,一切不過是某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然而,假若今天沒有過去,明天又可會來?背負着歷史、隱隱透虛幻的邊境禁區,明天還在嗎?新界、香港,還在嗎……?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喃喃次元人 — 張天行一百畫展
喃喃次元⼈。
放肆揮舞,
光暗不辨、縱橫無理、⿊⽩異⾊,
溫度和維度的顏⾊與空氣和量⼦的線條⾓⼒,
迴盪情、理、靈、業間,
醉薰酣,語喃喃。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Elizabeth Thorn 實驗攝影作品 –《A Chance Encounter》
只提供英文內容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我的澳洲聖誕卡設計展覽2020 – 攜手同行」
澳洲總領事館每年為全港學⽣舉辦聖誕卡設計比賽,今年的主題是「攜⼿同⾏」。
這個比賽旨在⿎勵香港年輕藝術家⼀同探索文化差異,想像如何慶祝「澳式聖誕」。2020年是與別不同的⼀年。澳洲的聖誕節正值炎熱夏天,與香港等北半球地區的慶祝⽅式⼤相逕庭,許多澳洲⼈會在⼾外燒烤、沙灘上或露營中度過聖誕節。但今年我們有更多共通點—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兩地⾯對相似的挑戰。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廣納百川:明至清中期廣東書畫選(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品)
作為慶祝金禧館慶展覽之一,展品選自歷年入藏精品,是一次從靜水流深至廣納百川的回溯與重塑的歷程,帶領觀眾重新思考廣東文化精英的思想源流與藝術、文化及歷史的關係,從中可見先賢們為實踐經世致用、爭取在全國知識界佔一席位所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和熱誠。是次展覽將展出陳獻章、林良、張穆、陳恭尹等明清名家書畫約130件,分兩期於2021年春季及秋季展出。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a_little_moment” by Margaret Chu & Sue Yon Yang 綜合展
n.a.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漢斯-彼得·費爾德曼個展
Simon Lee 畫廊香港空間欣然呈現與德國藝術家漢斯-彼得·費爾德曼 (Hans-Peter Feldmann) 合作的第三次個展。本次展覽涵蓋了費爾德曼近五⼗年職業⽣涯中各個階段的作品,並以研究展的形式展出雕塑、攝影、裝置、拼貼、
現成的影像和物件作品。費爾德曼的作品打破了藝術與⽣活之間的界限,模糊了傳統意義上⾼等⽂化和低俗⽂化之間的區別,並從中發掘出令⼈意想不到的、充滿幽默感的效果,以近乎荒誕的⾯貌挑戰著觀眾的審美情趣。在他的創作實踐中,有⼀條始終如⼀的線索,就是藝術家將從拍賣會、⼆⼿商店和市場上淘來的歷史油畫進⾏挪⽤和修改。費爾德曼打破了長期以來藝術家必須作為⼀個獨特的創造者的既定⾝份,通過對現成的圖像和物體進⾏系統性重建和微妙的、幽
默的⼲預——如在肖像上加上⼀個紅⿐⼦,或者是在描繪主體的臉上重新繪畫,以⽣成錯視畫的剪切效果——從⽽實現了對表現性的反思。在《⼀個故事》(A Story) 中,藝術家將三幅現成品繪畫進⾏簡單的組合,從⽽邀請觀眾
在原本毫無關聯的畫布之間建立聯繫或聯想,最終賦予了每幅畫作新的⽣命和敘事意義。
此外,費爾德曼還呈現了《⼀個女⼈所有的衣服》(All the Clothes of a Woman),這個攝影系列匯集了 70 張獨立的⿊⽩照片,展現了⼀個女⼈的衣櫥裡所有的衣服。它描繪了⼀幅以這個女⼈為主體的畫⾯,卻從未向觀眾展⽰
創作主體——她保持著謎⼀般的存在,並透過她的著裝選擇透露出⼀種戀物情結。作品提煉了費爾德曼長期以來的藝術主張,即提倡⼀種⺠主的藝術創作⽅法,這⼀⽅法傾向於通過挪⽤和碎片化的敘事來探索⽇常⽣活的意義,
或者說是無意義。戀物癖的概念在展覽的其他作品中得到了延伸,這些作品圍繞女性的鞋⼦展開:在其中⼀件雕塑中,⼀雙⾦⾊涼鞋被向上的圖釘釘在了基座上。費爾德曼使⽤⼤規模⽣產的圖像和物品進⾏創作,在他試圖理
解我們⽇常⽣活的過程中,流露出⼀種將⽇常之物進⾏存檔的衝動;⽽正是在平凡的⽇常⽣活中,藝術家發掘出細節、微妙的差異、親密和復雜的敘事。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耆幻藝行(結伴同行好陽光 – 長者藝術作品欣賞)
承蒙凱瑟克基金資助,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於 2017 年 7 月至 2021 年 6 月舉辦了一項以 表達藝術與長者心理健康為主題,名為「耆幻藝行」的社區服務計劃。表達藝術為本的介入 (Expressive Arts-based Intervention,以下簡稱 EABI)是近年於世界各地廣泛流行的非藥物治 療之一。此介入模式主要透過視覺藝術、音樂、舞蹈動作、戲劇及創意寫作這五個藝術媒體 創作,來達致身心療癒的效果。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心理和生活都會經歷一些轉變,令人百般滋味在心頭,難以言喻。表 達藝術正好提供了一種非語言的途徑,讓長者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感受,使旁人易於理解。 EABI 亦著重啟發長者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鼓勵他們運用創意來打破年齡帶來的限制。同時亦 透過欣賞他人的作品,學習分享美的感覺,以提升身心社靈的健康和整體的生活質素。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夢。迴
夢是一種無形的存在?
夢是一種自我提醒?
有沒試過一覺醒來分不清現實還是夢?
有沒試過不斷重複發著同一夢境?
有沒試過一個夢境讓你久久不忘?
與其在夢迴中糾結,何不嘗試尋找、解讀那些喜悅、煩惱、哀傷中的更迭起落。
這是一個關於夢境的故事,我們透過收集受訪者的夢境,與受訪者對談提問,
讓受訪者再次從夢境中細味、尋回,嘗試了解當中對生命的含意。
我們以捕夢網作為媒介,在作品中融入夢境的情感變化,以不同的造型呈現於眼前。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三竪SAAMSYU 初の個展 2021
是次展覽展出⾃2019⾄2020年的插畫作品,亦有售⼀系列印刷產品包括三竪插畫雜誌特別号⼂明信片⼂海報及TOTE-BAG等。敬請期待;)
三竪 saamsyu 是⼀個主理動畫電影風格的本地個⼈插畫創作品牌,取名於 Illustration 的⾸三個英文字⺟的“Ill”。細膩的線條、⾊温與亮度加上充滿電影感的16:9比例,插畫像動畫電影凝中住的⼀幕幕畫⾯。以平靜感,物件及環境的呼應作畫。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