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觸感藝術新領域—— 第二次觸感藝術空間展覽——「我地」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視障及健視藝術家各自利用布膠帶(Gaffer tape),把「我」貼出來。而這些不同的「我」將在這裏組成一幅屬於「我」們的「地」。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紗鷗麗編織展覽 (社區文化發展中心紗鷗麗迷你廣場)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JCCAC藝術節期間 CCCD 紗鷗麗迷你廣場將設有香港( 救世軍恒安綜合職業復康服務、聖雅各福群會 藝想及新生精神康復會)和日本紗鷗麗作品展覽及棚仔藝術家+CCCD 紗鷗麗新產品。期間之周末(5, 6, 12, 13,19, 20/12/2020)將設有收費工作坊。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今年2020在疫情的特別情況下,人人深居簡出,這狀況令人開始對家、對個人、對環境及對生存空間的思考。是次展覽嘗試以不同的角度給觀者思考當下的生活,自身及社會環境的轉變和問題。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紗鷗麗x深水埗x攝影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一些日本和香港紗鷗麗編織藝術家及NGO的成員(救世軍恒安綜合職業復康服務、聖雅各福群會 藝、想、新生精神康復會、社區文化發展中心)將他們的作品放置於深水埗一些地標或著名街道,包括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棚仔、南昌街及鴨寮街等。攝影師陳廷清、電影評論人、節目主持及打字機收藏家把這些在地標上的展覽攝進他們的鏡頭。作品除了在藍牆展出外,還會印成明信片供有意者收藏。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那年夏天,海邊回憶。」小畫展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2020的仲夏,人人戴口罩,本來晴朗的天氣,在疫症的陰霾下,都變得鬱悶而痛苦。李香蘭和兩位學生:苦樂和山山草泊,決定出走到海邊吹吹風,放空和創作。面對人生的分叉路和苦澀,三師徒回歸大自然的節奏,尋找各自的答案。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想像沒有_____的生活。》藝術聯展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是次展覽將分成兩個空間進行,第一個空間著重藝術家和觀眾之間的對話,藝術家向觀眾提出一系列關於生活的問題,由觀眾自行發揮填上回應,收集後再安置於展場中。透過集合不同觀眾的回應,形成一個由群體組合的宏觀式理想生活藍圖,進而引發「何謂理想生活」的思考。
另一個空間為藝術家的作品展示空間,承接著「理想生活」的主題,藝術家以各自的觀點進行創作,兩個空間將產生一場有趣的對話。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侯紹政素描與速寫作品展覽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素描與速寫」是視覺造型藝術訓練的基石,亦是藝術創作表現的手段,更是繪畫藝術殿堂的獨立門類。素描語言作為一種原始樸實、單純直率的視覺表達形式,必然會是視覺藝術思維和靈感的發端。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Transformation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轉化是指改變事物的組合或結構。許多富創造力的天才都會通過藝術來表達他們內在的情感,而他們創作的風格、技巧和作品都會隨著成長而變化。欣賞藝術品美妙之處為的不僅是要深入探索他們的個人生活,還有他們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及視野。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The Joy of Sculpting with Clay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Louis SK Art Studio舉辦的小型展覽,展示雕塑家盧世強和他眾位學生的陶塑作品, 展現用陶泥做雕塑的樂趣。

盧世強擅長人像和動物雕塑。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修畢藝術文學士課程(主修陶瓷) ,曾於紐約留學三年研習玻璃鑄造法。早年專注研習石灣陶瓷人物雕塑,近年致力於融合傳統陶藝技法與當代雕塑藝術概念。盧氏積極參與不同聯合展覽和個展,作品說出現今人類社會的微妙現象。盧世強工作室除了作為盧氏的創作空間,也是一個藝術教學和分享的場所,這裡不時會舉辦公開活動,以推廣陶瓷和玻璃雕塑藝術。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