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ie: JCCAC 藝術節
物質以外不能量化的
從事創作的人,很多時對特定的物料和物件都有一些獨特的情意結。
我們感興趣的,是每一件現成的物品也有其意義和功能,但當經過被解構和重整後,它就會呈現出一個不同於我們平常理解的狀態,給予我們反思的空間。「漫遊樂團」這次的創作以「巡樓」的方式去收集JCCAC 的物品。這些物品,當中有被捐贈的、被棄置的、被借用的……經過重整,在捨和取之間的轉化後,物件與物件、與藝術家們之間,就產生了一個微妙而開放的聯想空間。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看着你 看着我
一個探索、表達和體驗自己與他人的裝置。每個夢想開始之前的關鍵階段……當你在看的時候,反過來,你也正在被看……
有的人看到了已經發生的事情,問:「為甚麼會這樣?」我卻夢想一些從未發生的事,然後追問:「為甚麼不能這樣?」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居住的幅度﹕房子是
一群藝術家、建築師和生活行 者以居住的幅度為題,在日常生 活中思考,如何在這個無比尋常 的課題上以藝術介入?藝術又能 否提供「解決方法」?或提供超 越「解決方法」以外的更多東西? 藝術家、建築師、生活行者和學 生們通過「房子」的抽象概念開 啟了藝術、建築與生活之間的對 話,設想出十一種居住的幅度。
「居住的幅度:房子是」將展 示十三所「房子」,它們既是對世 俗問題的藝術闡釋,又同時影響 了我們對生活和居住的想像。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深活》
香港寸金尺土,香港人對於空間的接受,有著一種特別的能耐。
回想看看,其實每個人在這城市生活,實質上所需要的活動空間是多少?
又如何定斷現在所有的活動空間已經足夠?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觸感藝術新領域—— 第二次觸感藝術空間展覽——「我地」
視障及健視藝術家各自利用布膠帶(Gaffer tape),把「我」貼出來。而這些不同的「我」將在這裏組成一幅屬於「我」們的「地」。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紗鷗麗編織展覽 (社區文化發展中心紗鷗麗迷你廣場)
JCCAC藝術節期間 CCCD 紗鷗麗迷你廣場將設有香港( 救世軍恒安綜合職業復康服務、聖雅各福群會 藝想及新生精神康復會)和日本紗鷗麗作品展覽及棚仔藝術家+CCCD 紗鷗麗新產品。期間之周末(5, 6, 12, 13,19, 20/12/2020)將設有收費工作坊。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居
今年2020在疫情的特別情況下,人人深居簡出,這狀況令人開始對家、對個人、對環境及對生存空間的思考。是次展覽嘗試以不同的角度給觀者思考當下的生活,自身及社會環境的轉變和問題。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荃灣西的屏風樓》蕭偉恒作品展
此展覽展出「WYNG大師攝影獎」得主蕭偉恒的作品《荃灣西的屏風樓》。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在遺忘之前」林皮插畫作品
房子只是故事的載體,承載著裡面所發生的人和故事,在人去樓空時,它們的時空就停止了,直至被遺忘,被拆卸。
展覽分為兩部份。主要部份會展出以「在遺忘之前」為題的插畫作品,重新編寫老房子背後的歷史故事,讓大家透過插畫裡的老房子,得知它們快被遺忘的故事。
次部份是觀眾交流。透過作品引起大家對老房子的興趣,邀請觀眾發掘自己社區內的老房子,並分享它們的故事。歡迎觀眾寫下有關它們的地理位置及故事,透過有關參與分享成為展覽的一部份。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那些回憶》藝術展
展覽展出鄧凝姿及鄧姿梅介乎新與舊之間的作品,回顧從前及回應當下的社會發展。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