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比爾斯飛躍演奏音樂節 – 博羅美奧弦樂四重奏 同奏巴赫音樂會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這個導賞音樂會是2020年比爾斯飛躍演奏音樂節的一部分。巴赫的平均律鍵盤曲集是古典樂界中最能激發不同偉大作曲家的靈感,例如貝多芬、布拉姆斯、舒曼、巴托克、蕭邦等,他們每天醉心研究當中的音樂知識和音樂精神。
博羅美奧弦樂四重奏將會演奏全套由第一小提琴手Nicolas Kitchen改編的弦樂四重奏版。除了演奏和講解,屆時還會將樂譜投射於螢幕上,邀請同學一起演奏,一同進入巴赫的音樂世界,令每位同學都受到啟發。
博羅美奧弦樂四重奏是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的駐校四重奏,曾獲多個國際獎項,包括Avery Fisher Career Grant (紐約)和國際弦樂四重奏 (法國)第一名。慶祝成立25周年,博羅美奧弦樂四重奏繼續成為應用科技於音樂的先驅,是第一個在台上使用筆記本電腦的弦樂四重奏。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實驗南音香港:《瞽師杜煥》(學生場)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失明的地水南音男藝人稱為瞽師。杜煥,1910年出生,二十年代初習南音,內戰由廣州來到香港賣唱。五十年代在香港電台南音《杜煥南音》節目中以時事即興唱作。七十年代歐西歌曲流行,南音轉向式微並失傳。1975年榮鴻曾教授來香港為瞽師杜煥演出錄音。為了讓杜煥能充份地表現真正的藝術水平,忠於南音原來的面貌,榮鴻曾安排他在富隆茶樓進行錄音,留下了瑰寶。2019年進念以音響影像劇場科技,復修杜煥錄音,重新體驗地水南音聲影空間。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六月飄雪竇娥冤》演前講座及演出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以關漢卿《感天動地竇娥冤》為本,注入新角度和元素,以集體編作形式,把現代情境融入古代情節,配合劇團獨具風格的戲劇藝形式,重新打造《六月飄雪竇娥冤》。
劇團將會把文字活現劇場,讓學生對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有更深刻的體會,有助他們情感上的轉移,亦讓他們細察故事主人翁所感所言背後的心思。透過重新編作,解構原著文本,拉近名著與學生的距離,打破他們抗拒經典文學的習性,激發他們拿起文學書籍的閱讀動機和興趣,同時藉著劇場演出,提升他們思考世代及反思自身與社會種種問題。

演前講座
通過演前講座,讓同學:
認識劇作家和他的劇作
賞析戲劇藝術的角度和方法
探討經典重現與當代社會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心之馬戲團 (瑞典)《界限》(學生專場)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昔日的馬戲班裡,老虎跳火圈、巨熊雙腿走路等,追求感官刺激為主。來自瑞典的「心之馬戲團」(Cirkör結合了法語 “cirque”及“coeur”,意即circus和heart),選擇從大愛出發,為今年「世界文化藝術節──北歐五國」呈獻多媒體雜技劇場《界限》。
《界限》以詩化的意象、多元的音樂、力量澎湃的肢體語言,探視今天的難民危機。正當歐洲諸國為了堵截難民而封鎖邊境,創作團隊帶領觀眾超越國界,把瑞典甚至美國想像成為雜技藝人的身體,強調透過訓練增強柔軟度和平衡力,從新穎有趣的角度,就身體政治、人道議題等展開另類的論述。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初見》演出暨演後座談會及演後互動戲劇工作坊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愛情若只靠初見,定錯過情牽一線。

初相見,是傲慢,是偏見,還是月老悄悄地牽起了紅線?

五十年代的香港。屬小康中產的白家,居於跑馬地山腳,四位千金初長成。白母畢生心願,是女兒釣得金龜婿,衣食無憂。她千方百計為女兒鋪排嫁入豪門之路,期望她們飛上枝頭變鳳凰,靠婚姻改變命運。

自信、聰穎、獨立而有學識的二女兒家慧對此並不認同,更認為婚姻應該建基於愛情,而不是門第和財富之上。

一場舞會上,家慧遇上從英國回流香港的江達之。才子配佳人,本應是一次浪漫邂逅,卻因為系出名門的達之對中產階層的傲慢態度,及家慧對達之存有的偏見,變成了一段不甚愉快的回憶。他們之間的紅線,又會否就此一刀兩斷?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人生原是一首辛歌》演出暨演後座談會及演後互動戲劇工作坊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三四十年代為中國百姓譜寫無數流行樂曲的「歌仙」陳歌辛,活在苦難年代,即使困難重重,仍堅持「為辛者而歌」,以歌曲替百姓打氣,創作了無數膾炙人口的曲目,如〈玫瑰玫瑰我愛你〉、〈恭喜恭喜〉及〈夜上海〉等。在動蕩的時代裏,他曾因為寫歌而分別被日軍和國民黨囚禁,最終卒於勞改場,無法目睹音樂家兒子陳鋼的成功。

陳歌辛一生本着純粹創作,默默地以音樂貢獻社會,其精神值得後世學習。為了重構他的一生,創作團隊向當代作曲家、〈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編曲陳鋼作資料搜集,更邀得陳鋼擔任此劇音樂總監,並由著名藝人陳智燊、鋼琴王子陳雋騫擔鋼演出,在舞台呈現出一代歌仙的感人事蹟。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叛侶》演出暨演後座談會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故事以兩對出軌的夫婦作開首,以一隻落在樹叢的高跟鞋、一段心理治療師和會面者的對話、數段電話留言和多封情書推進,最終揭示九個角色之間重疊的關係和交錯的情感。
一紙婚書不敵難耐的寂寞,與陌生人之間微妙的情感教人躍躍欲試。縱然如何努力嘗試把感情宣之於口,最終亦沒法傳達心中所思,因為我們都患上了愛情失語症。

演後座談會
由主持引導,著重學生觀劇後的即時感受,引發自主思考及互動討論。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香港舞蹈團《倩女・幽魂》演出暨演後藝人談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從文本《聊齋誌異》,至八十年代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的《倩女幽魂》,再到現今舞劇的《倩女.幽魂》,聶小倩和寧采臣見證了時代的轉變,承載著你我的記憶。
活在陰暗鬼界的聶小倩,被妖怪威逼害人,直至遇見書生寧采臣,被其正直真誠打動,決意幫助寧采臣脫離險境,展開一段可歌可泣的人鬼戀。無論是紙本文學經典人物,或是銀幕唯美女鬼,抑或是轉化為舞蹈,以肢體語言重新演繹,除了情與愛,當中的善與勇,跨越世代,在混濁的世道中,繼續觸動人心。
「人生是美夢與熱望,夢裡依稀有淚光」

演後藝人談
學生觀賞演出後,可與藝人及創作人員直接交流,了解藝術創作及節目製作歷程。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病房》學生專場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失去比擁有實在
世興意外昏迷後,未婚妻阿童的餘生便彷彿離不開這個病房。
三十年間,童的每一次探訪,匯成記憶,像碎片散落一地。
這個病房,終究是他,還是她的歸宿?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