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ie: 2018/19
香港青苗粵劇團 — 粵劇導賞演出
香港青苗粵劇團的成立旨在透過有系統的培訓和演出,提升本地年青演員的藝術水平,培育他們成為粵劇界的接班人,使粵劇得以薪火相傳。
劇團將以全新編寫的折子戲《三打白骨精》呈現唐僧四師徒遇上白骨精的驚險故事,同學更有機會在台上與劇中角色進行互動以及協助故事的發展。劇團成員亦會講解粵劇知識,介紹唱腔、身段、做手、行當、服裝和面譜等,使同學寓學習於娛樂。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香港梨園舞台《青蔥苗圃綠北地》學生折子戲專場
折子戲戲碼:
《殘夜泣箋》
《柳毅傳書》之〈洞庭十送〉
《獅吼記》之〈跪池〉
《花染狀元紅》之〈庵堂重會〉
《鐵馬銀婚〉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香港梨園舞台《青蔥苗圃綠北地》學生折子戲專場
折子戲戲碼:
《俏潘安》之〈店遇〉
《公主刁蠻駙馬驕》之〈洞房〉
《洛水恨》
《打金枝》
《帝女花》之〈庵遇、相認〉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泛亞交響樂團「漫遊音樂時期」音樂會
這個音樂旅程將會介紹西方古典音樂中四大時期的音樂。
泛亞交響樂團與本地指揮家梁書銘攜手,為各位大小朋友呈獻《漫遊音樂時期》音樂會!
十七至十八世紀
指揮將會首先帶我們回到十七至十八世紀初的巴羅克時期,尋找音樂之父巴赫的足跡。《G弦上的詠嘆調》的原曲《第三管弦樂組曲》的第二樂章是巴赫最著名的音樂作品之一,加上由香港兒童交響樂團二○一七年出國組最年幼團員,年僅六歲的小提琴手黃藝芸演奏《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大家可以親身感受巴羅克音樂精緻細膩和華麗高雅的風格。
十八世紀
旅程下一站是十八世紀的古典時期,欣賞音樂天才莫札特的作品。由年青小提琴手雷昭俊擔任獨奏演繹《D大調第四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以簡短而旋律優美典雅、結構完美對稱的樂曲體驗古典時期音樂。
十九世紀
接著來到十九世紀,浪漫時期的音樂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現,樂團將演奏韋伯的《魔彈射手》序曲,帶領大家以音樂解讀德國神射手將靈魂與魔鬼交易的神秘故事。
二十世紀
最後一站來到二十世紀,印象派作曲家德布西《小組曲》的第一樂章〈在舟上〉,以音樂和音色描繪出印象派對影象和色彩變化的審美觀。樂團更會為大家演奏著名的二十世紀音樂,杜卡創作的《魔法師的弟子》,由刺激震撼的交響詩為音樂之旅畫上完美句號。這個穿越三百年的音樂旅程,各位大小朋友豈能錯過!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A2創作社《火鳳忠義堂》互動劇場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錢國偉《敲擊樂互動初體驗》
錢國偉 Kwok Wai Chin 將以活潑生動的手法,講解敲擊樂的基本原理和音樂知識。透過示範和互動環節,教授延長學童專注力和提升團隊精神的竅門,並協助家長在兒童未接受正規音樂訓練前,在家中啟發和培養兒童學習敲擊樂或音樂的興趣。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追幻時空》口琴導賞音樂會
一把小小的口琴,如何能演繹拉丁爵士樂曲風的 《加勒比海盜》電影主題曲、騷靈版本的《Summer Time》、爵士樂版的帕格尼尼《第24首随想曲》和帶有搖滾味道的《Uptown Funk》?
年僅24歲已獲得17項國際比賽冠軍的口琴演奏家何卓彥,將在這次導賞音樂會中與爵士樂編曲家張貝芝和黃樂其聯手,結集不同年代的古典、爵士樂、流行經典,以多元化音樂風格重現動人作品,挑戰口琴音樂的界限。
音樂會後何氏將主持演後藝人談,內容包括口琴樂器簡介及歷史、音樂會音樂風格介紹,亦會分享他與其創作團隊如何以影像配合音樂呈現一個跨樂風、跨時代的演出。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香港城市室樂團《羅密歐與茱麗葉》
來自西班牙的PerPoc偶劇團將與香港城市室樂團攜手演出,透過美麗而引人注目的管弦樂,華麗的戲偶和驚心動魄的舞蹈,演繹莎士比亞經典名著《羅密歐與茱麗葉》。
PerPoc偶劇團由安娜‧費蘭迪斯 (Anna Fernández) 及辛蒂‧亞米 (Santi Arnal)創辦,為歐洲著名以真人尺寸戲偶作演出的劇團。他們的表演有着足以讓大人及小朋友都感到震撼的視覺效果。劇團會使用織布、木材、紙張、金屬和數百種顏色和紋理的混合材料來製作各式各樣的戲偶。戲偶們既努力地戰鬥,亦會優雅地跳舞,為充滿感情的故事賦予生命。
香港城市室樂團為香港最有活力的文化團體之一。為吸引、培育和啟發下一代的音樂愛好者,樂團製作了許多原創多媒體節目,包括有《莫扎特的魔法》、《星.巴赫》、《揭開韋華第的神秘面紗》及每年上演的聖誕動畫音樂會《雪人》與《大熊》。除此之外,樂團的管弦樂劇場《失蝨室樂團》更獲於葡萄牙舉辦的2017年YAMawards觀眾大獎。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吹笙遊歷東南亞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香港舞蹈團《文舞雙全花木蘭》教育導賞演出 (學生場)
承傳愛和勇氣的英雌傳奇 踏上花木蘭代父從軍之旅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家傳戶曉,千古傳頌。香港舞蹈團將帶領觀衆走進南北朝詩作《木蘭辭》的文學世界,與巾幗英雌以舞相會。《文舞雙全花木蘭》糅合舞蹈、戲劇、音樂的藝術元素,從文字的詩意蛻變優美的舞步,用身體的律動呈現經典故事,由嶄新的角度切入,以導賞形式學習和感受花木蘭「唧唧復唧唧」的溫婉柔情,以及「萬里赴戎機」的堅毅勇猛!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