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重塑《魔笛》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莫扎特歌劇《魔笛》在維也納首演十年後,才第一次在法國出現,改稱為《埃及女神伊西斯之謎》(Isis’ Mysteries)。此名稱一方面標示作品中的共濟會特色,另一方面反映當時巴黎的古埃及熱潮。正是在這個環境下,一位不記名的法國作曲家把《魔笛》的序曲及最有名的詠嘆調改編給弦樂四重奏。

莫扎特17歲時寫下第四弦樂四重奏。作品揚溢著純真,但當中可見莫扎特音樂語言的運用愈來愈得心應手。四重奏的四件樂器可視為是歌劇人物,表達歌劇式的情感。這種革新的手法在莫扎特晚期作品中達到頂峰,特別是他最後10首弦樂四重奏作品。

我們將以德布西的印象主義傑作-弦樂四重奏,作品10-完結這個音樂會。在這個浩瀚的旅程中,演奏者需要超越樂器慣用的音色,描述自然的現象及不同元素,並模仿其他樂器(如第二樂章中的爪哇嘉美蘭)。誠邀一起參與這個揉合音色、調式、織體、異國特色節奏的旅程,這些在弦樂四重奏曲目中是不會聽到的。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由威尼斯到凡爾賽》意大利歌劇與法國舞蹈交織—韋華第、盧利和拉莫的音樂盛宴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斯塔茨曼將率領法國知名的奧菲歐55室樂團,為觀眾帶來巴羅克時期的器樂和聲樂作品及現代音樂作品,古樂器及現代樂器均有用上。奧菲歐55室樂團的演出方式別樹一幟—斯塔茨曼同時擔任指揮和獨唱者。

樂團挑選了一系列18世紀的巴羅克音樂,包括韋華第的意大利歌劇詠嘆調,及盧利和拉莫所作的法國舞蹈音樂。部分曲目非常獨特,原本為唱低女低音聲部的男士所作,曾經一度失傳,後來才重現舞台。

今次將由斯圖茨曼女士獨唱,她是同輩中最卓越的一位低女低音,擅於演繹巴羅克音樂。在《來自幽暗的英雄》專輯中,她演繹多首韓德爾歌劇中較次要的詠嘆調,憑著豐富情感,真摯的感染力及華美歌聲所展現出精湛的技巧而為人所稱道。

奧菲歐55室樂團是夢比利耶歌劇院常設的巴羅克樂團,並由法國文化及通信部、蒙特卡洛歌劇院、法國文化中心及SPEDIDAM共同支持贊助。斯塔茨曼是巴黎辛格-波利尼亞克基金會的協約藝術家。

節目後設演出者分享會。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梁祝》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琴聲化蝶.如幻如沙
2018 節目
《梁祝》貴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2006年更列入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來自法國炙手可熱的鋼琴二重奏新星「耶提可二重奏」(Duo Jatekok),夥拍本港著名沙畫藝術家海潮的巧手,一起為這個中國民間傳說賦予新意。

故事敘述梁山伯與祝英台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梁山伯與女扮男裝的祝英台為同窗,並結拜為弟兄。三年後方知英台為女生,更私約終身。豈料當時祝家已將英台許配他人,山伯得悉後心如刀割並當場吐血,歸家後一病身亡。至英台出嫁當日,路經山伯墳前,墓忽然裂開,英台撲入墓中,二人雙雙化成雪白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由鋼琴現場演奏古典音樂,加上沙畫的即時表演,令演出錦上添花。樂曲選自:

德布西 – 牧神的午後前奏曲
浦朗克 – 雙鋼琴奏鳴曲
杜提昂 – 三首作品
德布西 – 《月光》—四手聯彈版本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變革舞團《流浪藝人.都市芭蕾》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真切的青春與舞蹈慶典
2018 節目
八位街舞好手重新詮釋1945年的熱門芭蕾舞劇《流浪藝人》,詩人導演高克多(Jean Cocteau)當年曾譽之為一場「真切的青春與舞蹈盛典」。這個描述流浪藝人在市集表演的精彩節目,在二戰結束後重燃了人們渴求生命的熱情,歌頌流浪藝人的技藝,仍然吸引著今天的表演藝術家。「變革舞團」創辦人安東尼‧艾朱亞,試圖重現原劇作曲家亨利‧索格的詩意境界,並邀請香港城市室樂團在台下演奏,現場又配以DJ Frank2Louise的電子音樂。

古典樂和嘻哈舞,芭蕾和雜技,融合為一齣名副其實的城市芭蕾舞,舞台仿佛馬戲團的表演場地,台下的音樂人則圍繞著舞者,以音符與之共舞,讓小孩及童心未泯的人,分享創作者的心願,在娛樂之餘,心靈也渴望去流浪、去遊歷、去做夢。

兩場節目後均設演出者分享會。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歌劇:《卡門》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比才經典之作《卡門》家傳戶曉,完美糅合了西班牙熱情及法國詩情。美妙旋律配上激昂節奏,繞梁三日,教人念念不忘。男主角唐荷西為了一段不能開花結果的愛情,不惜押上一切:仕途、尊榮、家庭,甚至他青梅竹馬的情侶米凱拉,為要得到吉普賽女子卡門的愛。

《卡門》是演出次數最多的歌劇之一,是一個高舉自由、解放,交織著命運與激情的長青故事-一個酷愛自由不願受任何束縛的傳奇女子,一個甘願被她束縛的男人,以及一個渴望能為他解除束縛的女人。

香港歌劇院以新穎鳥巢型的旋轉舞台設計全新演繹這經典,由多位著名演唱家包括博華斯、蒙沙爾夫、艾巴罕婭、卡拉爾、維特里及保頓演出。他們曾於歐美各地歌劇院包括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倫敦皇家歌劇院、羅馬歌劇院及莫斯科大劇院表演,今次香港歌劇院的製作為大家帶來他們於亞洲的星級首演。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柏歷加芭蕾舞團《畫壁》聊齋畫壁的奇想世界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編舞家安傑林‧柏歷加繼1995年的《無尾目》、2008年的《白雪公主》(2010年曾來港演出)和2010年的《悉達多》之後,繼續探討神話故事。今次的取材是他從未試過卻樂意一試的:就是亞洲的傳統故事, 因為這個豐富寶藏蘊藏著澎拜詩意。《畫壁》讓讀者進入中國聊齋故事的幻想世界,原來繪畫具有一種「超自然」力量,要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可以說這舞蹈充滿了虛幻之美和超越凡塵的想法,呼應原著「幻由人作」的主旨。柏歷加要沉浸在這不尋常的世界當中,但他並沒有如實搬演聊齋的故事,而是以之為出發點,改編成一齣當代舞蹈。

柏歷加利用想像力,將情節轉移到另一個文化交匯的空間,同時保留了這的本質及它喚起的象徵意義。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蝶蝶」不休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法國音樂給人一種多變的感覺,充滿色彩,時而優雅,時而激昂,曲式有時十分抽象及前衛,就像多變的蝴蝶一樣,「蝶蝶」不休,色彩萬分。Le Gai Ensemble 將於是次音樂會中演奏法國作曲家Gounod 及Francaix的曲目, 及一些特地為是次音樂會編曲的經典法國香頌及爵士樂,帶領大家由19古典樂走到爵士及法國香頌,感受及認識法國音樂的發展及變化。歡迎大家於音樂會當晚穿着跟蝴蝶有關的服飾來分享音樂的喜悅!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藝文風潮:當夏米娜德遇上陶淵明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沙龍女主人舉辦和主持小型聚會——沙龍,並訂立聚會主題和帶領討論。聚會形式變化多端,有吟詩作畫,亦有音樂演出和文學研討,當時蔚為風潮。

夏米娜德是十九世紀末少數受廣眾歡迎的法國女作曲家,其樂種多屬沙龍風格,尤以聲樂及鋼琴作品聞名。惟在男性主導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環境下,她放棄音樂改投醫護行列。

中國古代詩人陶淵明聞名於其歸隱田園的生活。然而,他棄官從耕的背後表現了對當時主流社會的無奈,唯有寄情山水,暢飲於大自然中。

在這場跨媒介演出中,女高音鄭之璿和鋼琴家陳倩婷,聯同舞蹈家華琪鈺和梁嘉能,以夏米娜德的聲樂和鋼琴作品詠頌自然、詩說人生。在法式風花雪月和陶淵明的自由生活碰撞下,打開藝術和精神上的追求和想像。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Hom Nguyen 個人展 “You Man”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Hom Nguyen 的個展「You Man」則在5月17日至6月29 日於A2Z 畫廊展出,出生於巴黎的越南裔藝術家繼「目光 」後再次展出多幅大型人像畫作,由雜亂線條繪成的人像看 「似迷糊又卻能清楚看到人物的輪廓。這次「You Man」的展 覽中,藝術家繼續以他的繪畫呈現出他個人及身份上的故事 ,同時以作品來對社會進行觀察與回應,現今社會大眾生活 越便利,人由出生到成年,但除了追逐金錢,視線及思想困 於手機螢幕裡,背後的初衷似乎被磨掉。藝術家藉著這次 創作,為觀眾作出叩問。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樸素的符號.高貴的美感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穿梭於國際與本土之間,有變與不變。變的是生活環境與年歲增長,影響到創作主題和繪畫語言;不變的是一直堅持的藝術理念。 如今我再度回到童年的居所 – 台灣,過去的記憶情感,如同一頁頁停格的畫面影像,廟飾系列、符號人生、季節歲月、木頭人、默象系列、夢境系列。 致力藝術創作六十多年,我深深感受到:世界宛若一面大鏡,鏡中清楚地認知自己的面貌後,才會發現東西文化背景的迥異,而真正瞭解到自己要走的路。 -廖修平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