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微藝進行中 – 邁克爾.赫爾斯(英國)《光.舞.動》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有光才得見演出,舞台燈光除了照明、營造氣氛、提示時空轉變,還有什麽可能?舞者艾甘‧漢和蕭菲‧紀蓮的長期拍檔著名英國燈光設計師邁克爾‧赫爾斯更上一層樓,以燈光作主角,並向淘汰中的鎢絲燈泡致意,創作飽含舞蹈元素,卻全無舞者的裝置表演,是為英國舞蹈重鎮——沙德勒之井劇院的亮點制作。 2016年首演,觀眾置身舞台,震懾於沈浸光中的貼身體驗。移師香港,赫爾斯利用擁有全電腦舞台吊桿系統的葵青劇院演藝廳,請觀眾盡情直面「光臨舞台」的狂喜。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奧里.康坤拉(法國/老撾)及皮歇.克朗淳(泰國)《碰上碰》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化繁為簡 碰觸異同 身/心/靈 全方位搭通

皇權簇擁的陽春白雪、民間起動的街頭文化,本是兩條平行線,如何產生交叉點?一手興辦泰國首個當代舞團的皮歇‧克朗淳、在法國自創多媒體舞團的老撾裔舞者奧里‧康坤拉,分別解拆箜舞(泰國傳統宮廷舞蹈)和嘻哈(hip hop)既有程式,掏空前設返本歸元,從基本肢體語言出發,互相摸底、交手、聆聽、了解,啟動彷彿不可能的跨文化對話。破舊可以立新,破新也可以創舊,陽剛對峙也可締造和諧。兩位享譽國際舞壇的亞洲舞者,把我們從舞蹈與舞蹈,帶回人與人之間,異中求同,同中存異、不為藝術而藝術,全方位接駁身、心、靈。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葛托夫斯基及湯瑪斯.李察斯研究中心(意大利)《地下室手記》跳出棺材Relive版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話時話,你今日死咗未?

早於百多年前,被譽為存在主義開山祖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寫下《地下室手記》,已預視理性主義抹殺自由欲望,道德教條忽視複雜人性。這個跨越生死的「藝乘」體驗,開啟生命價值的反思:我們可否憑藉自我意識,跟無形之手拗手瓜,重掌自身的命運?Workcenter成員拉埋觀眾直踩人心的地下暗室,走過死亡幽谷,騎騎呢呢癲癲喪喪,再活一番!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葛托夫斯基及湯瑪斯.李察斯研究中心(意大利)《作客夜之夢》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劇場變客廳 觀眾變客人 
感受日常與夢幻的交織

擺脫傳統框框、打破角色枷鎖,這個開放、活生生的客廳裡,沒有舞台與觀眾席,「主人」與「客人」輕啖淺酌,打成一片。久經戲劇訓練的「主人」,尤其注重身體和聲音的關係、他們演繹遠古的儀式頌歌,散發著不一樣的和煦。今夜,保持距離不再是陌生人之間的default setting。誠邀您來卸下內在包袱,投入作客心情,感受人與人之間被遺忘的連繫。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多媒體當代實驗「獅劇」《千里走單騎》演出及演前講座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節目由藝術節辦事處提供,以支持「2018/19年度高中生藝術新體驗計劃」(只供學校集體訂票) 演出內容 「甚麼是香港文化?」,十秒內答得出的可能是茶餐廳、奶茶、菠蘿包等…… 但我們就只有這些可以跟別人說的香港文化嗎? 從五十年代舞獅沿著功夫南下香港,便扎根香港,但經年累月,不少舞獅的傳統已消失。現在提到舞獅會令人想起大紅大紫、店舖開張、大年初一等,是次不同藝術家的合作旨在結合當代舞蹈、新媒體及現代舞獅,以「有型」的方式演活傳統文化,並企圖將失傳的「獅劇」以不同的意像呈現,帶領觀眾以當代品味和節奏欣賞及保育香港的文化。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實驗南音香港《瞽師杜煥》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杜煥憶往 實驗絕世遺音

南音,或稱地水南音,是用廣府方言說唱的曲藝,曾流行於珠江三角洲一帶,是中國傳統音樂和口傳文學重要的文化藝術遺產。地水南音多由盲眼藝人演唱,男稱瞽師,女稱瞽姬或師娘,杜煥便是瞽師之一。二十世紀初,地水南音在香港十分流行,主要表演場所是茶樓、妓院,到了60、70年代,電台電視廣播流行,改變了娛樂表演模式,傳統演出場合亦逐漸消失,地水南音衰落。

1975年榮鴻曾教授來香港為瞽師杜煥演出錄音。為了讓杜煥能充份地表現真正的藝術水平,忠於南音原來的面貌,榮鴻曾安排他在富隆茶樓進行錄音,茶樓裡都是他熟悉的環境,包括聽眾、氣氛。

2018年進念以音響影像劇場科技,實驗杜煥錄音,重新體驗地水南音聲影空間。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一帶一路實驗劇場:《天宮》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動物園的故事
猴子們在文化周邊尋找世界中心

吳哥王朝時期﹐古典柬埔寨舞蹈家在皇族廟宇和各郡神殿奉行的宗教儀式﹐享有尊貴地位。

被視為中國國粹的京劇,於2010年,獲選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金邊Nget Rady專攻柬蒲寨傳統面具舞中的猴角(Lakhaon Kaol),一舉手一投足都令人聯想到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為解救國王之妻與羅剎惡魔羅波那大戰。台北張宇喬專攻京劇武丑、擅演猴戲,飾演《西遊記》孫悟空大鬧天宮, 被如來佛祖壓於五行山下, 五百年後得唐僧揭去符咒, 隨行西天取經。兩位猴角走遍歐亞兩地,從蘇黎世到台北,從古典高棉舞到傳統京劇,比較兩種文化,比較兩種傳統藝術傳承與創新。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一帶一路實驗劇場:《驚夢》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古典爪哇舞曾經是宮廷尊享藝術,對印尼文化有重大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開始在民間廣泛流傳。

崑曲集文學、歌舞、繪畫、雕塑等多種藝術於一體,是中國乃至世界,現成的、最古老的、俱有悠久藝術傳統的戲曲劇種。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崑曲為「口述非物質人文遺產傑作」。

2018年一帶一路實驗劇場計畫中,嚮往學習不同文化表演藝術的印尼跨性別傳統爪哇舞者 Didik Nini Thowok先到台北,學習崑曲《牡丹亭・驚夢》杜麗娘身段,再與同樣嚮往跨文化交流創作的上海崑曲藝術家、專功閨門旦的沈昳麗在鏡牆劇場相遇,兩位花旦,成位彼此的鏡子,教學雙長,加上首爾當代編舞家朴豪杉,跨越語言、跨越藝術、跨越性別,演繹明代劇作家湯顯祖最經典中國夢。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幻之森》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一動生萬象 幻音綻十色 
文學.舞蹈.空間.身體 全新視野

書,不只是看、舞蹈詞彙,超乎想像。1930年代小說《Street of Crocodiles》,經過美國作家莊拿芬.福爾名副其實的剪裁刪削,變成《Tree of Codes》。「雕刻書」落在英國當代編舞家韋恩.麥奎格手上,以不一樣的動態震盪而出,呈現嶄新的空間、層次和節奏、一瀉千里的高能量舞蹈風格,挑戰舞者身體極限。

裝置藝術家奧拉弗.艾里亞森(倫敦泰特美術館《氣象計劃》、美國《紐約市瀑布》)看準了雕刻書文字的無重狀態,透過大量鏡像反射,化有限為無限,令舞者搞不清地板在哪兒,讓觀眾當下觀照自身。為了謝米 xx(水星音樂獎得主)特地鋪設的環迴音響,好讓電音奇才在唱片製作的框框以外,搞搞新意思。三位當代藝術曠世奇才攜手合作,挑戰藝術,挑戰你和我!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譚盾 | 香港管弦樂團暨合唱團 | 呂貝克國際合唱學院《慈悲頌》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東方智慧 敦煌史詩 締造劃時代人間禮讚

格林美音樂獎、奧斯卡金像獎得主譚盾的新作《慈悲頌》,破天荒以敦煌史詩形式,用中文、梵文演唱莫高窟壁畫所記載的佛陀故事,彰顯平等、奉獻等普世價值。文化的分野,落在大師手上,反而造就前所未見的獨特景觀,展現海納百川的浩瀚氣魄。

音樂巨構《慈悲頌》分為六幕 ──〈菩提樹〉、〈九色鹿〉、〈千手千眼〉、〈禪園〉、〈心經〉、〈涅槃〉──雲集多位世界級獨唱家,演繹各式佛典人物。譚盾往返敦煌數十趟,花了兩年時間研究莫高窟壁畫,複製反彈琵琶、奚琴等敦煌古樂器,並帶領德國呂貝克國際合唱學院、香港管弦樂團暨合唱團等二百多人龐大陣容,重現盛唐遺音。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