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HOTPOT聚焦香港II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回聲摺疊》

「編舞者的表演力度非常精煉緊密,英語說白有戲劇節奏的起伏,又如流水的律動順著場景調度而迴轉,語言、聲音跟身體動作既共生又抵抗,以幽默的自我調侃一面應對、一面留下無盡懸念引領觀眾沉澱思考。」 洛楓(著名舞評)

我們如何面對世界,世界又如何定義著我對它的理解?
甚麼是常態?我在已知的世界還可以創造甚麼?

《回聲摺疊》是一個探討當代舞在現今社會,特別是在一個劇場空間內如何被解讀及觀看的舞蹈劇場作品。創作起源於觀眾渴望去理解或明白當代舞演出的想法,令編舞李偉能開始疑問當代舞是如何被接收、理解,觀眾又如何把台上的表演連繫自身的經驗,以及舞蹈是否能被語言盛載和轉化。

整個獨舞都以建構某種可以被理解的邏輯為起點,包括各種劇場內的符號、指示、聲音、語言及燈光等,然後再去打破其秩序,在失落的邏輯中建構出另一種可被解讀的形態。當中以日常的動作素材、聲音、語言等的同步,再以重覆的步調去加強當中的關係,並逐步推演到後來的脫勾,在之前的認知中產生歧義。

談論的內容包括動作的涵義、燈光與表演者的關係以及性別議題於劇場空間的呈現。而作品題目中的回聲既是指向演出當中語言與情境的重現,同時亦是帶領觀眾去思考劇場空間以及舞蹈的意義,讓他們產生疑問及好奇,並體驗一種與自身過往經驗的對話,是為回聲。

《第十六天》
「本身是出色舞者的陳曉玲這次選擇只編不跳,作品《第十六天》交由年輕舞者伍詠豪演出。整個作品充滿壓抑的氣氛,伍詠豪不斷重複和帶點神經質的動作,配合出色的燈光和音響設計,在框限了的空間內移動,叫人想起「鐵屋中的吶喊」。隱喻了當今社會的狀態,較明刀明槍講日常的更有想像力,讓觀眾有更多的想像空間,希望有機會看到她更多的作品。」聞一浩《文滙報》

《第十六天》是充滿情感和自我鬥爭複雜性的作品。 利用燈光和聲音的特別安排,開啟與觀眾之間的對話,以吸引觀眾進入那失眠的世界。編舞放棄傳統舞蹈動作,嘗試創造另一種新的美學體驗,追求身體與精神狀態的一致性,一種不規律的郁動。

從頭部開始抽動,然後通過大量重複,再擴大發展成一種形式的動作,以顯示舞者的精神狀態。 音樂中混合了不同的聲音和旋律的組合而成,以反映大腦的掙扎。從個人故事提問社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個人價值,以及如何擺脫傳統的「美」。

《第十六天》由香港藝術節委約及製作,於2016 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首演。

《馨香》

舞蹈背後的意念源自中國傳統意象「樹」,一種象徵生存的符號、呈現生命的哲學理念。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HOTPOT東亞舞蹈平台:珠三角篇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四條腿雖好,兩條腿更棒》(澳門)
印象較深刻的作品有《圓》和 Four legs is good, two legs is better,前者在短短十多分鐘內呈現了人如何從規訓中走出,重新尋找自己的起點,並活得更舒坦從容;後者嘲弄(偽)上流階級的庸俗,挖掘堂皇的衣裳之下的獸性和靈魂所在。

時至今日,所謂的皇族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競爭激烈,互相踐踏的生活模式令人顛倒,迫得某些人不惜一切,為了攀上高頂而無所不為。
層階,金字塔,永恆不變 …… 現代版本的皇帝,身穿高級訂制套裝,不也就是活在現世,穿著尤如硬殼盔甲制服的奴隸。層階,金字塔,早已存在。

《圓》(澳門)
印象較深刻的作品有《圓》和 Four legs is good, two legs is better,前者在短短十多分鐘內呈現了人如何從規訓中走出,重新尋找自己的起點,並活得更舒坦從容;後者嘲弄(偽)上流階級的庸俗,挖掘堂皇的衣裳之下的獸性和靈魂所在。

人一生中會經歷不同的階段,很容易便想停留在安舒區。安舒區未必是自己理想的生活模式,只是因為大家都害怕作岀改變的衝動。

人生總是兜兜轉轉回到現實,而「你」以怎樣的心情、態度、方法去看待? 我們都需要找到生活的平衡點讓自己的生活變得……

《再造》(香港)
假若靈魂被列入「名單」當中? 「名單」的形式本身,具備了我們平常不曾認真思考、卻很容易感受到的隱藏訊息。而「名單」有著可以隨時擴增的特性,沒有明確的邊界。然而,或許這是一個被收納的暗喻! — 安伯托.艾可 《無盡的名單》

《爛柯》(廣州)
「信安郡石室山,晉時樵者王質,伐木入山,見二童子下棋,與質一物,如棗核,食之不覺饑,以所持斧置坐而觀,局未終,童子指謂之曰:汝斧爛柯矣!質歸故里,已及百歲,無復當時之人。」

古人喜歡用自己的身體來構想神話,在虛構的神秘中逃避現實,最終再用其反觀自身及週遭的環境。《爛柯觀棋》的傳說中,在時間與空間上構成一種鮮明的對立,時間對山中的神仙是寬容與美好的,而對凡人卻是冷漠與孤獨的。人們一面將自己的身體依託於現實的侷限,另一面卻不斷追逐無限與永恆。正如當下,年輕人來回穿梭於二次元與三次元,在整容臉、人工智能、PS磨皮、虛擬CP中尋求現實之外的理想之境。

我們的身體是一個巨大的容器,裝著時間、已知與未知、有限與無限,但無論身體被拿捏出何樣的形狀,或是疊加何樣的經歷,隨著時間的流逝,終將變為塵土。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HOTPOT東亞舞蹈平台:日本篇 I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關香織以編舞創作安謐寧靜的舞台演出。

《渾沌》超越視覺感知,營造切膚之感。從不同的狀態、以及生物的各種感官刺激當中取得靈感:自然、人文、原始主義、現代性等無不涵蓋其中。另一靈感來源是現代的世界:它的恐懼、環境和結構。

作品名稱亦為古日文,意義多重:荒誕、愚蠢、幽默或放肆,而英文WO則可以是Warning Order(警告)或Wipe Out(抹殺、清除)的簡寫,CO則是Carbon Monoxide(一氧化碳)的簡寫,作品名稱包含了有這些複雜意義的暗示。

《渾沌》於2016年日本東京首演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HOTPOT東亞舞蹈平台:韓國篇II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美尾道來》

取材幻想中動物尾巴的「語言」及動作,創造成一套富象徵意義的系統,來諷刺虛偽的文化主義,以及人類語言的分析誤差。作品透過解構及重組結構性和符號性動作(如線條和平面、或是線條與形狀的交匯點),嘗試脫離身體及語言。

這部作品是揭示身體語言的過程,而身體的語言比文本及字句更原始、更清晰,試圖發掘在虛偽與膚淺唯智主義遮掩之下,社交對話及關係的相反面,這樣的試圖雖然微小,卻甚重要。

《身體演奏會》
只憑單純的身體,能夠呈現多少意義予觀眾呢?

以「曖昧不明」的舞蹈,試圖與觀眾溝通,假如溝通得宜,演出將會變動不息。編創於2010年,由金保懢編舞,以舞蹈為演奏,為觀眾帶來刺激,奠定曖昧不明舞蹈團的獨特藝術語言。作品首演即獲2010年「舞評之選」及「最佳作品獎」,並得到首爾當代舞壇的關注。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當我們遇見孔子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當今天的我們,遇見過去的孔子,是否無所適從,是崇拜他?還是蔑視他?

《當我們遇見孔子》由北京青年編舞許一鳴編創,以現代人天馬行空的思維碰撞傳統文化。來自山西的年輕舞者無意描繪古代人物或演繹傳統哲理,卻以抽離的態度舞動肢體,以回應和感受哲人在《論語》中一句又一句的警世良言。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