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ie: 2017
《冷箭》
【香港首演】 人生遍佈圍城,身陷其中,不免選擇與掙扎,你我的應對卻永遠千差萬別,但世界正因此保持著別樣的平衡。時至今日,首演逾十年,時間洗煉,棋局依舊精彩非凡…… 2006年《冷箭》於北京正式首演。這部大氣磅礴充滿中國文化意象的現代舞作品,將當時剛成立的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轟轟烈烈地推向世人。方寸之間,寫照生命圍城;目光所及,充斥人生兩色。舞團聯合創始人李捍忠和執行藝術總監馬波,憑藉深厚的創作功力和敏銳的藝術思考,在中國圍棋的靈感中為作品注入令人魂牽夢繞的靈魂和力量;伴隨美國著名作曲家大衛‧達林悠揚的大提琴聲,舞台上偌大的棋盤中穿梭著遐想的人群,就如現實中的你、我、他。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HOTPOT東亞舞蹈平台:日本篇 II
《生於彼.長於斯》
編舞離開家鄉來到日本東京,但不習慣居住於大城市。對於身體與周圍環境及語言產生的變化和人的存在狀態都很感興趣。
這是作品的其中一個創作始源。由四位來自不同家鄉的舞者構成,分別是大阪市、兵庫県、大分市及青森市,當中運用了文字解讀作為一個作品元素。木村玲奈與其舞者在編舞上嘗試發掘及試驗環境的轉變對身體的變化。在過去的三年內,他們一直轉換地點以發展此作品,例如:神戶、青森、神奈川縣、東京及城崎,舞者們曾經在城崎居住了兩個月。顯示作品隨著生命的前進而一直有所改變。
此作品的首演是於2013年。
《一.支》
山田云舞團的最早期作品之一,2004年首演時由五位女舞者演出,十年後(2014年)由全男班舞者再現舞台。
作品中充滿未來感的背景音樂,由享譽日本音樂界的前衛音樂總監兼作曲家Satoru Wono創作,而是次演出的五位舞者均是山田云舞團的頂尖成員,編舞家在放滿白色墊子的舞台上,呈現每位舞者最優秀的一面。讓觀眾目不轉睛地緊貼台上演出的每一刻。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HOTPOT聚焦香港 III
《犢舞》
我,在其中被推移,被帶動,被擠壓一旁
我,在時空的滑道裡不斷尋找寄身之所
困在其中的存在,是否真的存在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HOTPOT聚焦香港I
《看,不見(城市);》
創作背景:
科技發展引導著身體的不同感觀的能力傾向,人類行為被模擬化,模擬一切的虛實。感觀不斷被消費,身體的確實性要從向處而尋?
城市、記憶、慾望、符號、名字、死亡、天空…… 從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出發,看見與看不見的城牆與隙縫之間,肉身遊走虛擬的城市,以電腦程式語言書寫馬可勃羅的遊記。作品中,人處於像盒子般的空間(城市),在大小不一的盒子中穿梭,而連接大小盒子的是什麼呢?向文本提問、向身體提問、向新媒體提問、向Siri提問、向Google提問……
《看,不見(城市);》首演於 i-舞蹈節 (香港) 2016 並為該節委約節目
《這就是》
作品受搖滾樂啟發,呈現在我們這個年紀,面對當下,面對世界最赤誠的態度,是一場以舞蹈方式對搖滾精神的闡述。舞台上將要發生的,或許正是過去或將來被拿掉的真實。
舞蹈以七零年代風格呈現,並運用了不同類型的舞蹈,包括現代舞,中國民間舞,街舞,爵士舞等元素融合搖滾音樂及三個男生的日常對話的語言空間。
《隅》
關係的可能性是什麼?
關係最終的追求是什麼?
《隅》改編自《太平山街71號》,該作品由香港藝術節委約及製作,於2017 香港藝術節之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首演。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HOTPOT東亞舞蹈平台:台灣篇
《囚》(高雄)
《囚》是簡麟懿離開日本的舞團,首個帶回台灣的作品,一方面以當中的動作元素來向他的精神導師暨編舞金森穰致敬,另一方面以《囚》這個會意字來隱喻他從一個國家進入到另一個國家,發現不同的文化或身體框架,進而回到一個「人」的覺知與修行。
因此《囚》對編舞而言,不一定是痛苦的,除了被囚的枷鎖之外,還可以從自主的自囚裡,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並且像蝴蝶一般繼續舞動。囚,是自囚抑或是被囚,在這個框架裡的人不論是否自由,在這個燈光下唯獨「它」能恣意地舞動。
《守》(高雄)
《下雨的房間》更是受到台北時報資深藝評家Diane Baker的肯定,報導標題寫著 「賴翃中擁有獨特的作品風格」。
靈感來自希臘神話百眼巨人阿爾戈斯(Argus),意思為警戒的守護者。身上有百顆眼睛,在睡眠中,也能警戒著敵人。但阿爾戈斯受宙斯之命,使用美妙的笛聲催眠百眼巨人進而殺害。為紀念牠,死後眼睛被宙斯之妻赫拉割出,安置在孔雀的尾巴,所以孔雀的尾巴才有眼睛的圖形。
我們一輩子都在學習了解自己,看清楚自我,才能與他人溝通,然而這個世界存在著太多不可預測的因素,使著人生無常多變,即使如百眼巨人般看清一切,依舊會有弱點,何況是人,任何人都有缺點,無法看清周遭的事物,如一諺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都需要他人的協助,逐漸看清楚這個世界與事物的真實。但看清之後,更堅信你所相信的,保護你所愛的。從此故事的啟發去創作這個作品,動作上帶有國劇武功的元素,去表現為愛而奮鬥的守護者。
《再見吧!!兔子》(台北)
揮別過去的自己,迎接那個我。」
這個已經隨著時間過去的自己,面對自己不斷的死去,到底選擇的是接受那永不來臨的下一秒還是選擇持續與永不停止往前的下一秒對抗?衝突只是衝突嗎?還是另一種維持。
死亡其實可以成為另一種型態的重生?表述關於面對道別與重生的生命態度,我們只能任憑時空的消逝帶我們過渡成為另一個層次的自己?而那個自己,又是誰?又將成為誰?生命中有什麼事物是真的需要被道別? 又或許我們只是藉此在嘲笑眼前的生命?
2017 藝術基地計劃之兩廳院駐館藝術家
《禮祭》(高雄)
「空氣中充斥恐懼加上面對消逝之無奈感讓你想起尼金斯基的《春之祭》,只是許程崴的編舞更精緻簡練,動作毫無贅餘。走出劇場,舞作那份『尖銳美』仍縈繞不散。」
煙霧繚繞,瀰漫在神與人之間,模糊不清的場域正在悄悄轉換,火光燒逝,香灰隨風撒下,無盡的精神咆哮,肉體墜入泥濘,一場下對上的乞求,是尖叫嗎?一位穿梭在階梯間的使者,說道:『是神吶』,六隻腳踏呀踏著這片土,看得見一些失控,卻看不見為誰失控,是神嗎?那無形的東西與幾副交織錯綜的身體,落下又落下,拆散後又重新拼裝一番奇異人形,看似人不似人,瞳孔裡一抹黑,咆哮聲繼續,此時龕上剩下灰燼,風卻還在吹動著,無聲落幕,日子依舊。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拜月犬 . 觀象》
「肢體、舞姿、舞技…… 完全震懾觀眾!」《嶺南日報》(韓國)
編舞家洪成佑是韓國舞壇第一人,開發動作的能力可謂無出其右,擅長表達人類內心,舞作流麗悅目,在國際舞台屢獲殊榮。大邱當代舞蹈團將首次為香港觀眾帶來代表作品《拜月犬》及《觀象》。
《拜月犬》曾獲邀參加2000年法國里昂舞蹈雙年展,尋覓包裹在社會身份下的真我;《觀象》直指事物本質,提示以心眼觀照萬物。只演一場,細數當代大韓文化之美!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妮娜 ── 祭品物質化》
新潟無設限舞團藝術總監金森穰的《妮娜 ── 祭品物質化》,探究舞者在空間中舞動前如何能強而有力地散發肢體的美及力量,身體又如何接地氣以至被推而不倒?舞台在越南裔法國作曲家——尊室安所創作緊湊的重節奏機械音樂以及在若隱若現的燈光下,彷彿散發著驚慄電影般的張力,既彰顯女舞者們冷靜得如人偶卻又充滿力量、速度、極高控制度的動作,同時突出男舞者任意操縱的狂妄。
作品首演時備受矚目,曾先後到巴黎、莫斯科、華盛頓、首爾及台北等地巡演。
2017年度由日本文化廳支持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證言》
「一部有關蕭斯達高維契一生的長篇舞作,作品強而有力地將舞蹈、劇場及錄像融合,震撼人心。」《南華早報》
頂尖華人編舞黎海寧與重量級舞台演員李鎮洲一同解構前蘇聯時期著名作曲家蕭斯達高維契音符密碼。將CCDC經典,重現眼前!
當代音樂的先行者蕭斯達高維契是樂壇的精神領袖,卻遭遇獨裁者史太林的狠批及排擠,一夜間由備受推崇的音樂界才子淪為政權打壓下的人民公敵,但他不甘屈服於強權,在消極的妥協表象下陽奉陰違,在往後的作品中佈下一個個謎語,隱藏對政治打壓的不滿、無奈及反抗。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HOTPOT東亞舞蹈平台:上海篇
《一撇一捺》
「我非常非常欣賞謝欣的作品和編舞。在她的風格中,我看見了未來,也許在歐洲現代舞沒有尋找到的未來。謝欣的作品有著和山海塾一般極致敏感微妙的獨特性和唯一性。」 芬蘭庫奧皮奧藝術節 藝術總監歐提奈
人與人之間會產生關於彼此的記憶,因為時間、空間上的相交點,產生連接,構成支點,否則我們只是沒有相交的一撇或一捺。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HOTPOT東亞舞蹈平台:韓國篇I
《無聲語》
最深邃的感覺總是在靜默中自我呈現。
或許是與自己鬥爭良久後的無聲沉默,也可能是對自己故意地視而不見。
《飛》
你與我,為翼高飛,向目標進發。終於,飛翔接近完美。
為達成目標,我們經歷無數成敗。我們有時跌倒,有時筋疲力盡。但假以時日,我們終漸漸向目標飛近。《飛》利用飛躍動作,描述我們如何向目標起飛。人類不能獨自飛翔,局限卻由兩人突破,達致無懈可擊的一次飛航。
《生.克》
在一個價值觀糾纏、關係重疊的時代,我們過份投入生命的喜樂參半,變得異常緊張。負面的感覺、慾望、破壞及偏差在身心內沉澱,魔靈開始起舞。然而,只有在我們想隱藏或推開它們的時候,這些小妖才可以達成氣候,讓我們身心枯萎。
過渡是必要的,它承認負面是正面的前提,慾望是夢幻的另一表現,偏差是軌道的另一途徑,承認相剋者無需被移除,反而僅為相生的一個元素。
為此,我為自己身心的魔靈建了一個舞台,盡情表現它們,那些我曾經抑壓隱藏的魔靈,去面對及欣賞內裡的另一個我。而我們全部都渡過了令人振奮的美好時光。就像古老的故事那樣,人們遇見魔靈,徹夜起舞。我希望能理解到,我的身心本身就是一個微小的宇宙,也希望能真切感受到多元相生的美,以及創造那一個宇宙的美。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