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ie: 2017
新編粵劇《奪王記》
明朝末期, 國本之爭–明神宗兩位王子為爭奪太子之位,搖撼大明根基, 揭露皇族間明爭暗鬥, 若要奪得王位, 應順應,天道還是不擇手段? 為奪至尊, 兄弟閱牆, 為人君父者又如何抉擇?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穆桂英》
婺劇徽戲傳統名劇,主要唱腔以【西皮】、【緊都子】、【慢都子】為主,曲調和演唱風格保持著古老徽戲質樸醇厚的老腔老調韻味。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折子戲
婺劇為浙江省主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金華及附近一帶地區,俗稱金華戲,是集高腔、崑腔、亂彈、徽戲、灘簧、時調六種聲腔的合班。其各種行當武功出色,能文能武,剛柔並重,故往往文戲武做,武戲文唱,藝術風格鮮明生動及強烈粗獷,擅長演繹舞蹈及武打場面,突顯動作力量和強烈情感。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於2013年曾來港參與戲曲節演出,精彩表現令觀眾拍案叫絕。今次載譽來港,優秀婺劇表演藝術家楊霞雲、樓勝、巫文玲等將演出經典婺劇劇目:大戲《穆桂英》場面盛大、武打技巧高超;多齣折子戲運用婺劇傳統技巧及武打身段演出,如《三打王英》中的「倒喝水」;《火燒子都》中的「抹臉」、「吹臉」等變臉絕技;文戲武做的代表作之一《白蛇傳.斷橋》內白蛇和青蛇的「蛇步」,加上許仙「十八跌」等,定必令觀眾看得熱血沸騰。
折子戲戲碼:《周瑜歸天》、《白水灘》、《三打王英》、《擋馬》、《十八羅漢鬥悟空》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香港八和會館 — 經典粤劇慶回歸《觀音得道》、《香花山大賀壽》
香港八和會館傾全力集全行精英,以1966年演出的泥印本劇本及錄像資料為藍本,重現半個世紀前在九龍城沙浦道戲棚一氣呵成上演經典劇目,以幾齣粤劇經典為特區慶祝生日。《觀音得道》以民間流行的觀音傳說為基礎,搬演妙莊王之女妙善修成正果,得道為觀音的故事;接連演出三齣例戲:《香花山大賀壽》、《加官》、《天姬送子》,例戲歷史悠久,當中所包涵的曲詞、唱腔、表演功架均是粤劇的最早演出形式。《香花山大賀壽》為傳統吉祥例戲,此劇演出陣容及場面龐大,描述眾仙向觀音賀壽,當中有不少古老表演程式,例如「仙女字舞」、「降龍架」、「伏虎架」、「韋馱架」等。在傳統功架的表演外,更有一些神仙幻化的特別情節,如「爆桃」、「灑金錢」等。久未搬演的「插花」場口更是演出的亮點,超過三十多位武行演員,齊心協力重現「插花」的多款樣式,殊為珍貴。是次演出不單雲集本地的精英演員,包括香港演藝學院的師生,更邀請到廣東及澳門的嘉賓同行,陣容盛極一時,老中青演員合力重現經典演出,讓文化瑰寶得以承傳。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京崑劇場與山東省京劇院 – 玉宇霞光雋永:折子戲
京崑藝術,以人為本。
舞台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演員的功法、表演。表演得其法,藝術不隨歲月而流逝,不因簡樸而失色。
「玉宇霞光雋永」,喻意中國傳統藝術最本源的、經過千錘百煉達至渾然天成的舞台呈現,如玉之無瑕,如大自然般恆久雋永。
這是一次難得的合作,香港京崑藝術家鄧宛霞將聯同京劇大家李玉聲、崑劇表演藝術家陸永昌,以及國家重點京劇院團的山東省京劇院,共同呈獻兩台經典京崑劇目。
李玉聲為京劇武生、紅生大家,藝術達「從心所欲不踰矩」 之境。其武生表演「簡而美、疾而穩、脆而帥、柔而威」;其關公戲雄渾老辣,盪氣迴腸。1989年,其親自編演之《小商河》被納入中國「國粹京劇系列片」,為大武生表演藝術楷模及典範劇目。
鄧宛霞為香港京崑藝術代表人物,唯一獲中國戲劇界最高榮譽梅花獎之本土藝術家。其表演清新脫俗,真摯傳神,具大家風範,有「香港京崑藝壇明珠」之美譽。
陸永昌為大師版《牡丹亭》中陳最良的扮演者。其表演蒼勁灑脫,唱唸堪稱當今崑曲老生楷模。
這次演出,將是一次經典劇目的經典演繹。
折子戲戲碼:《打瓜園》|(京劇)、《琵琶記.描容、別墳》|(崑劇)、《走麥城》|(京劇)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京崑劇場與山東省京劇院 – 玉宇霞光雋永:折子戲
京崑藝術,以人為本。
舞台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演員的功法、表演。表演得其法,藝術不隨歲月而流逝,不因簡樸而失色。
「玉宇霞光雋永」,喻意中國傳統藝術最本源的、經過千錘百煉達至渾然天成的舞台呈現,如玉之無瑕,如大自然般恆久雋永。
這是一次難得的合作,香港京崑藝術家鄧宛霞將聯同京劇大家李玉聲、崑劇表演藝術家陸永昌,以及國家重點京劇院團的山東省京劇院,共同呈獻兩台經典京崑劇目。
李玉聲為京劇武生、紅生大家,藝術達「從心所欲不踰矩」 之境。其武生表演「簡而美、疾而穩、脆而帥、柔而威」;其關公戲雄渾老辣,盪氣迴腸。1989年,其親自編演之《小商河》被納入中國「國粹京劇系列片」,為大武生表演藝術楷模及典範劇目。
鄧宛霞為香港京崑藝術代表人物,唯一獲中國戲劇界最高榮譽梅花獎之本土藝術家。其表演清新脫俗,真摯傳神,具大家風範,有「香港京崑藝壇明珠」之美譽。
陸永昌為大師版《牡丹亭》中陳最良的扮演者。其表演蒼勁灑脫,唱唸堪稱當今崑曲老生楷模。
這次演出,將是一次經典劇目的經典演繹。
折子戲戲碼:《三岔口》|(京劇)、《鐵弓緣‧茶館》|(京劇)、《十五貫‧訪鼠測字》|(崑劇)、《長坂坡‧掩井》|(京劇)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江蘇省蘇州崑劇院:崑曲之美:講座及示範演出
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任總策劃、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俞玖林主演之崑劇新版《白羅衫》,2016年首演後,旋即備受矚目。在傳統崑曲舞台上,原著為清代作品的《白羅衫》演出並不多,原版在劇情與文字上不算精巧,其中以〈看狀〉一折最為著名。江蘇省蘇州崑劇院的主創團隊和演員在塑造角色和演繹人性方面,更為加強,改編後的新版本在編劇方面有較深層次的思考,審美方面亦較考究,劇中父子親情充滿矛盾衝突,與希臘悲劇和莎士比亞戲劇在氣質上有相近之處,同樣描寫命運的糾葛、親情法理之間的掙扎等悲劇元素。整齣戲由表演者的演繹、劇本的層次、以至意境的營造,均具感染力,觀眾將為之感動。在經典折子戲專場一眾出色的演員同樣將各種情感發揮得淋漓盡致,《釵釧記》中有落難書生與富家女幾經波折的愛情;《義俠記》描寫捍衛倫理道德的情操;《販馬記》講述夫妻憂患與共的真情,由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沈豐英和周雪峰主演。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江蘇省蘇州崑劇院:經典折子戲專場
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任總策劃、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俞玖林主演之崑劇新版《白羅衫》,2016年首演後,旋即備受矚目。在傳統崑曲舞台上,原著為清代作品的《白羅衫》演出並不多,原版在劇情與文字上不算精巧,其中以〈看狀〉一折最為著名。江蘇省蘇州崑劇院的主創團隊和演員在塑造角色和演繹人性方面,更為加強,改編後的新版本在編劇方面有較深層次的思考,審美方面亦較考究,劇中父子親情充滿矛盾衝突,與希臘悲劇和莎士比亞戲劇在氣質上有相近之處,同樣描寫命運的糾葛、親情法理之間的掙扎等悲劇元素。整齣戲由表演者的演繹、劇本的層次、以至意境的營造,均具感染力,觀眾將為之感動。在經典折子戲專場一眾出色的演員同樣將各種情感發揮得淋漓盡致,《釵釧記》中有落難書生與富家女幾經波折的愛情;《義俠記》描寫捍衛倫理道德的情操;《販馬記》講述夫妻憂患與共的真情,由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沈豐英和周雪峰主演。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江蘇省蘇州崑劇院:新版《白羅衫》
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任總策劃、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俞玖林主演之崑劇新版《白羅衫》,2016年首演後,旋即備受矚目。在傳統崑曲舞台上,原著為清代作品的《白羅衫》演出並不多,原版在劇情與文字上不算精巧,其中以〈看狀〉一折最為著名。江蘇省蘇州崑劇院的主創團隊和演員在塑造角色和演繹人性方面,更為加強,改編後的新版本在編劇方面有較深層次的思考,審美方面亦較考究,劇中父子親情充滿矛盾衝突,與希臘悲劇和莎士比亞戲劇在氣質上有相近之處,同樣描寫命運的糾葛、親情法理之間的掙扎等悲劇元素。整齣戲由表演者的演繹、劇本的層次、以至意境的營造,均具感染力,觀眾將為之感動。在經典折子戲專場一眾出色的演員同樣將各種情感發揮得淋漓盡致,《釵釧記》中有落難書生與富家女幾經波折的愛情;《義俠記》描寫捍衛倫理道德的情操;《販馬記》講述夫妻憂患與共的真情,由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沈豐英和周雪峰主演。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陜西省戲曲研究院與西安易俗社《陝西省戲曲研究院 – 折子戲(二)》
陝西省戲曲種類多元,其中秦腔、碗碗腔及眉戶均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秦腔是梆子聲腔的鼻祖,流行於陝西、甘肅等地,唱腔寬音大嗓、高亢激越,表演鮮活生動。碗碗腔因以小銅碗主奏擊節而得名,其音樂細膩纏綿,唱詞典雅。眉戶音樂屬曲牌體,曲調優美,形式活潑。關中道情又名長安道情,原為圍桌坐唱、廣場踏席、皮影演出等形式,音樂唱腔以板式變化為主。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雲集多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及二度梅得主,演出這四個古老劇種的多齣經典折子戲,目不暇給。另外,成立逾百年的西安易俗社亦應邀帶來多齣具代表性的秦腔作品。西安易俗社名家輩出,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藝術團體之一,其編演劇目多達七百餘部,易俗社劇場已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今次演出劇目中的《櫃中緣》及《看女》更是1915年易俗社的首演劇目,百餘年來久演不衰。
秦腔折子戲戲碼:《小宴》、《櫃中緣》、《黑虎坐台》、《三娘教子》、《看女》、《斷橋》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