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ie: 2016
香港弦樂四重奏與李飈-擊‧弦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大會堂樂萃系列」,將於五月獻上香港弦樂四重奏與李飈音樂會──「擊.弦」。
節目包括羅薩洛、蕭斯達高維契和萊芬德的作品;還有由李飈編曲的香港首演作品,包括郭文景《祭》和皮亞梭拉《天使之死》、《自由探戈》及《鯊魚》。參與演出的香港弦樂四重奏成員有王思恆(第一小提琴)、程立(第二小提琴)、倪瀾(中提琴)和關統安(大提琴)。
香港弦樂四重奏於一九九三年由王思恆創立,成員均為香港管弦樂團團員。樂團曾是香港電台第四台及香港科技大學的駐場藝團,與不同的本地及海外音樂家合作,經常在香港演出,包括主要的音樂藝術節;他們的演出,無論在香港、內地及澳門均備受讚賞。除了本地音樂會外,香港弦樂四重奏亦將於今年稍後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
李飈對敲擊樂獨奏有獨特悟性和演奏風格,被譽為當代最優秀的敲擊樂獨奏家之一。李氏曾在多個音樂節中獨奏演出,並與許多世界著名樂團合作,如捷克愛樂樂團、李斯特室內樂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及北京交響樂團等。合作的指揮家包括羅斯卓波維契、艾遜巴赫、福士打及諾特等;又以獨奏身分演出,足跡踏遍七十多個國家和城市。他多次在歐洲最具影響力之一的古典音樂專欄節目《重視古典音樂》中演奏敲擊樂協奏曲,又獲百代、Teldec等為他錄製唱片。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楊淑媛、張培節及石家灃浪漫經典三重奏
演出的曲目包括舒伯特的《降B大調第一鋼琴三重奏,D八九八》及德伏扎克的《E小調第四鋼琴三重奏,作品九十,「悲歌」》。
楊淑媛於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攻讀鋼琴演奏,取得學士與碩士學位後,即進入紐約市立大學音樂系博士班就讀,於一九九七年取得鋼琴演奏藝術博士學位,現任教於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系。楊氏於二○○九年以獨奏家身分,分別與台灣長榮交響樂團和中國深圳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同年,她接受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邀請,為紀念孟德爾頌誕辰兩百周年而演出作曲家兩首鋼琴三重奏。
張培節生於台灣,於美國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深造,取得大提琴演奏碩士學位,其演奏曾受卡爾圖寧、馬友友、王健、巴格拉圖尼和哈瑞爾等國際大師指導。二○○二年張氏獲全額獎學金代表台灣參與於紐約林肯中心舉行的「二○○二年台灣新聲」之演出,廣受好評。她曾任美國邁阿密新世界交響樂團、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及台北交響樂團的特約樂手,二○○八年起擔任香港小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
石家灃曾於德、英、美三國深造,是香港首位主修小提琴演奏的音樂藝術博士。石氏曾任美國多個樂團之首席小提琴手,並曾參與多項國際音樂活動,足跡遍及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德國、意大利及瑞士。石氏現為香港城市室樂團的第二小提琴首席,同時亦任教於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教授範圍包括中、小提琴,室內樂、弦樂教學法及演奏法。他於二○○九年獲倫敦聖三一學院委任為香港區弦樂顧問。此外,他歷年來亦應康文署之邀,主講多場音樂講座及音樂會前導賞講座。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