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ie: 2015
香港粵樂團音樂會
以梵鈴(小提琴)為頭架的粵樂音樂會,由粵樂名家卜燦榮(著名廣東戲曲音樂家及國家一級演奏員)、駱慶兒(粵劇梵鈴大師駱臻的兒子、著名頭架及廣州粵劇團音樂領導兼音樂創作)、蔡永康(香港著名粵樂演奏家及粵樂曲藝教育家),聯同香港粵樂團為觀眾演出,重現當年風味。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南音粵樂薪傳︰吳詠梅博士紀念音樂會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廣東音樂系列」將於二月獻上「南音粵樂薪傳 ─ 吳詠梅博士紀念音樂會」。
二○一四年去世的吳詠梅博士對地道嶺南粵樂貢獻良多,尤其是在南音說唱方面,特別以此音樂會向她致敬。粵劇紅伶及南音藝術家阮兆輝將演出《男燒衣》與《霸王別姬》。南音新秀梁凱莉亦會演唱《孤飛雁》與《嘆五更(之三更)》,用歌聲緬懷這位亦師亦母的南音前輩。
其他節目還有粵樂合奏《鳳凰台》、《孔雀開屏》、《流水行雲》及《楊翠喜》。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香港廣東音樂團「經典粵樂」音樂會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廣東音樂系列」將於三月獻上「經典粵樂」音樂會。
音樂會將以多種樂器獨奏、合奏及粵語小曲演唱等形式,演繹一系列經典粵樂名曲;更首次以雷琴獨奏模仿紅線女的唱腔。
香港廣東音樂團將與多位粵樂好手攜手演出,包括曾秋堅(高胡、椰胡、雷琴)、南紅(演唱)、雷葉影(高胡)、郭嘉瑩(揚琴)、黃翎欣(琵琶)及陳子晉(笛子)。
節目包括《雙飛蝴蝶》、《平湖秋月》、《流水行雲》、《雙聲恨》、《連環扣》、《旱天雷》、《柳浪聞鶯》、《游龍戲鳳》、《鳥投林》、《倒垂簾》、《花間蝶》、《銀塘吐艷》、《荔枝頌》和《孔雀開屏》。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余其偉廣東音樂演奏組音樂會
由於反應熱烈,現加開一場!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 下午3時30分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竹韻小集《大廣東.鄉土情》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廣東音樂系列」將於四月中獻上竹韻小集《大廣東‧鄉土情》音樂會。觀眾可從熟悉的旋律中感受省港澳獨有的文化遺產,細味戀戀鄉情。
雲集本地青年中樂演奏家的竹韻小集,在藝術指導何文川的指揮下,聯同南音唱家唐健垣博士以地水南音彈唱首演新編《客途秋恨》,以及青年嗩吶演奏家馬瑋謙將以嗩吶與咔腔模仿粵劇唱腔演奏《鳳閣恩仇未了情》。其他曲目包括林蘭芝以大坑舞火龍為題的吹打樂合奏新作《火‧龍舞》、喉管獨奏《春風笑語》,及世界首演陳能濟的粵樂五架頭與樂隊作品《歲月流金》。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嶺南粵調演奏會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嶺南粵調演奏會」將於三月舉行,請來本港粵劇界炙手可熱的掌板與頭架師傅高潤權、高潤鴻兄弟演出。「嶺南粵調演奏會」為「廣東音樂系列」節目之一。
粵劇舞台常見的吹打牌子音樂及現今難得一見的傳統八音班曲目是屬於嶺南地方的古老粵調。是次演奏會高氏兄弟難得走出樂池現身舞台,展示其父掌板名宿高根的真傳,及粵樂簫王廖森師傅的藝術,為觀眾帶來不同味道的粵調曲樂風情。
節目包括開台鑼鼓《發報鼓:三、五、七》;吹打牌子聯奏《碧天賀壽》、《六國封相》、《玉皇登殿》;九首小調聯奏《英台祭奠》、《蘇小妹自嘆》;大調演奏《思賢調》;清音譜演奏《小桃紅》;八音班演奏《霸王別姬》等。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精神音樂」音樂會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廣東音樂系列」將於二月獻上兩場「精神音樂」音樂會,為樂迷帶來四十年代流行的爵士樂式廣東音樂。
「精神音樂」為廣東音樂所獨有,四十年代間,粵樂家引進各式各樣的西洋樂器,如小提琴(梵鈴)、木琴(西路風)、薩克管(色士風)、結他(六弦琴)等,這種爵士樂式的廣東音樂令人精神為之一振,是所謂的「精神音樂」,相當流行於當時茶座、舞廳和夜總會,而音樂家尹自重(小提琴)、呂文成(粵胡)、何大傻(電結他)和程岳威(爵士鼓),則被稱為精神音樂四大天王。
是次演出的節目非常豐富,包括《夜來香》、《檳城艷》、《小桃紅》、《秋水伊人》等多首經典合奏名曲,還有唱曲《走馬》、《銀塘吐艷》、《癡雲》和《紅豆曲》。
參與演出的名家有謝子明(小提琴)、司徒紹(木琴)、杜泳(小提琴)、黃金城(爵士鼓)、余茂(簫及喉管)、周頌雅(敲擊及演唱)、何耿明(琵琶)、簡瑞凌(薩克管)、溫啟豪(結他)、韓洪(班祖)、郭嘉瑩(揚琴)和趙慶雲(電結他)。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