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ie: 2014
京崑劇場-折子戲
一場集合京、港、滬三地名家的崑劇盛宴?—?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侯少奎、蔡正仁、鄧宛霞、陸永昌及耿天元,聯同北方崑曲劇院優秀演員帶來多齣經典劇目。《武松與潘金蓮》中,侯少奎擔演的武松正氣不阿,鄧宛霞演繹的潘金蓮艷而不俗,耿天元之西門慶倜儻風流,三人表演張馳有度,默契十足。《浣紗記?寄子》為老生示功戲,陸永昌演繹的伍子胥悽楚剛毅,感染力強。〈驚變〉及〈埋玉〉兩折為《長生殿》全劇中由喜變哀的轉捩點,極考演員唱做功力。鄧宛霞與有「活唐明皇」美譽的蔡正仁合演,爐火純青的演出,精彩可期。
折子戲戲碼:
《昭君出塞》
《浣紗記?寄子》
《長生殿?驚變、埋玉》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京崑劇場《武松與潘金蓮》
一場集合京、港、滬三地名家的崑劇盛宴?—?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侯少奎、蔡正仁、鄧宛霞、陸永昌及耿天元,聯同北方崑曲劇院優秀演員帶來多齣經典劇目。《武松與潘金蓮》中,侯少奎擔演的武松正氣不阿,鄧宛霞演繹的潘金蓮艷而不俗,耿天元之西門慶倜儻風流,三人表演張馳有度,默契十足。《浣紗記?寄子》為老生示功戲,陸永昌演繹的伍子胥悽楚剛毅,感染力強。〈驚變〉及〈埋玉〉兩折為《長生殿》全劇中由喜變哀的轉捩點,極考演員唱做功力。鄧宛霞與有「活唐明皇」美譽的蔡正仁合演,爐火純青的演出,精彩可期。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河南豫劇院二團-折子戲
《秦雪梅﹒哭靈》
豫劇經典傳統劇目,其中「哭靈」唱段催人淚下,唱詞尤為淒美。秦商兩家自幼結親,商家敗落,秦父逼迫商家退婚,致使商林氣絕身亡。秦雪梅聞信前往弔孝,在商林靈前訴說衷腸。
《轅門斬子》
鬚生行當的看家戲,取材北宋楊家將抗遼保國的故事。元帥聞知宗保在戰前招親,大怒,將其綁在轅門斬首,八賢王、佘太君前來大帳講情被拒,穆桂英率眾來投並包打天門陣,元帥楊延景以國家為重,終將宗保放回,命二人帶隊出征。
《對花槍﹒對槍》
又名《花槍緣》,豫劇馬派經典劇目之一。姜桂芝的表演要求剛柔相濟,耍槍花精彩悅目。姜桂芝攜眾兒孫前往瓦崗寨投奔羅藝認親,羅藝怕引起羅成誤會,拒不認妻。姜大怒,披甲上陣,與羅藝大戰。羅藝不敵,被姜打落馬下,遭到姜幾番訴說之後,終將其認下,闔家團聚。
《秦香蓮﹒捆美、見皇姑》
豫劇優秀傳統劇目《秦香蓮》中兩折。包拯屬於淨行角色,豫劇稱「黑頭」,其大段唱腔鏗鏘有力,爆發力強,發聲方法獨具特色。秦香蓮帶子女來京投靠丈夫陳世美,不料陳不認妻女,並命韓齊將其三人追殺。秦逃生後將陳告下,包拯問明原委,在勸說無果的情況下,將陳綁了欲鍘。皇姑前來取鬧,國太前來講情,均被包拒之,終將陳世美鍘死,為民伸冤。
《程嬰救孤﹒情訴》
此折為全劇的高潮和核心唱段,唱腔淒美委婉,盪氣迴腸,是豫劇李派豫西調的經典代表唱段。程嬰為救孤兒,歷盡十六年的磨難,當他得知元帥返朝後,便前往告知真相。元帥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把程嬰暴打一頓,程嬰忍痛含淚,將十六年的撫孤艱辛和委屈向眾人訴說。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河南豫劇院二團《清風亭上》
《清風亭上》
改編自傳統戲《清風亭》,劇情生動,舞台呈現豐富,音樂唱腔優美。主題立意超越傳統道德層面,立足於人物的命運與情感,直指人性深處。
第一場 撿子
張元秀夫婦觀燈歸途中在清風亭上發現一棄嬰,取名張繼保帶回家中。周桂英(二夫人)尋子未果。
第二場 育子
小繼保從學校回來,向張元秀夫婦詢問其親生父母,被拒後離家出走,張隨後追趕。
第三場 還子
張繼保行至清風亭前,巧遇周桂英問其家世,張元秀追至清風亭問清原委,忍痛讓周桂英將小繼保帶走。
第四場 尋子
賀氏聞小繼保被帶走,痛不欲生,思子心切,氣血上頭,雙目失明,夫婦商定前往尋子。
第五場 蛻化
三年後,在薛府成長的繼保,在大夫人的威逼下,思想逐漸轉變。
第六場 拒認
張繼保得中狀元回鄉省親,巧遇張元秀夫婦乞討尋兒至此,聞之喜訊,悲喜交加,前往相認。不料繼
保拒不相認,賀氏一氣之下撞柱而死,張元秀萬分悲痛,恨天不公,氣絕身亡。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廣東海豐縣白字戲劇團-折子戲
《梁山伯與祝英台.樓台會》
梁祝故事耳熟能詳,百看不厭。此折包含多段白字戲經典唱段,包羅白字戲傳統音樂唱腔特色。祝英台為富家女,女扮男裝求學。山伯英台同窗三載,建立深厚感情,而山伯竟不識英台女兒身。山伯樓台會友,方知英台乃裙釵輩,惜姻緣卻已聘馬家。眼看本來美滿良緣落得如此,山伯悲憤交加,含恨別離。
《白羅衣.拷陶》
根據明代傳奇劇本《羅衫記》改編。陶大向徐繼祖訴說原委一段,充份表現白字戲傳統表演風格。揚州豪霸徐能殺害蘇雲,蘇妻嬌鸞幸得相救,逃命途中產下一兒,恰為徐能拾去,取名徐繼祖,由家僕陶大撫養。繼祖十八年後得中狀元,奉旨巡察江南。嬌鸞聞徐巡按廉明清正,冒死投告。繼祖聽陶大訴說原委之後,獲得確鑿罪證,最終昭雪此十八年的血海沉冤。
《放走曾榮.放走》
明代傳奇劇目《鬧嚴府》之續篇。〈放走〉一折唱腔傳統,表演程式豐富。劇團於一九九二年以此劇參加全國「天下第一團」展演,榮獲優秀劇目獎、表演獎。曾嚴二家原有宿怨,曾家後裔曾榮,易姓為鄢家螟蛉之子,娶嚴家女蘭貞為妻。蘭貞之祖父嚴嵩和其父嚴世蕃識破曾榮身世之後,蓄意將其剷除,幸蘭貞愛恨分明、嚴夫人俠義,才使曾榮免於殺身之禍。
《秦香蓮.殺廟》
韓奇奉陳世美之命到破廟欲殺秦香蓮母子三人,但在秦香蓮訴說原委後,韓奇卻陷於忠義兩難的局面。各人心中悲、驚、喜、急、怒等情緒變化不斷,對比極大。宋代陳世美中了狀元,貪圖榮華富貴,詐言未娶,得以被招為駙馬,原配秦香蓮攜兒帶女進京尋夫,世美為避欺君罪,狠心不認,秦香蓮投告開封府,世美怕真相敗露,命韓奇殺香蓮母子滅口。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廣東海豐縣白字戲劇團《金葉菊》
白字戲,又稱「海陸豐白字」、「南下白字」,是盛行於惠海陸、潮汕和閩南語系地域的劇種,屬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其唱唸不用中州官話(正字),而用當地方言「白字」(福佬話)演唱,具濃厚地方韻味。白字戲擅長於文戲,唱腔以曲牌聯套體為主,腔調柔美,常用獨特的「啊咿噯」作拉腔,有聯曲、滾唱、一唱眾和等特點。白字戲的伴奏音樂、間奏音樂豐富,有數以百計的伴奏弦詩和牌子,以二弦或嗩吶為主奏樂器,作為「過門」或配合各「場口」、「科介」,加強戲劇表現力和感染力。腳色分生、旦、丑、淨、公、婆、貼七個行當,與南戲相同,表演嚴而不僵。廣東海豐縣白字戲劇團是全國唯一國辦的白字戲演出團體,一九五二年成立以來演出屢獲獎項,藝術風格細緻。這次選演大戲《金葉菊》為劇團代表劇目,充份展示白字戲唱唸及音樂特色。折子戲《放走曾榮?放走》為明代傳奇《鬧嚴府》之續編;《白羅衣》及《梁山伯與祝英台》等折子均為白字戲優秀傳統劇目。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嶺南餘韻」八大曲選段
嶺南八大曲是由戲台劇本去蕪存菁發展而成的清唱曲本,包括《百里奚會妻》、《辨才釋妖》、《黛玉葬花》、《六郎罪子》、《棄楚歸漢》、《魯智深出家》、《附薦何文秀》及《雪中賢》。八大曲各有獨特唱腔,音樂拍和亦有不同板面、過板和過序,規矩法度相當嚴謹。粤樂曲藝大師梁以忠 (1905-1974) 在1966年於商業電台收錄古腔八大名曲,保存了這份珍貴的傳統曲藝。為搶救這項幾近失傳的嶺南藝術,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發起「嶺南餘韻:八大曲研究及傳承計劃」,推動研究保育工作。配合這項計劃,戲曲節將安排兩場演出,由梁以忠的女兒、著名粤曲唱腔藝術家梁素琴指導,根據商業電台的錄音製作為藍本,重新整理八大曲本之《六郎罪子》,粤劇名伶羅家英、阮兆輝、廖國森、鄭詠梅等以古腔演出,觀眾從中得賞獨特專腔如「罪子腔」、「穆瓜腔」;並安排兩場由優秀粤曲唱家梁之潔、丁愛蓮、紅伶新劍郎與粵劇演員何家耀、鄭敏儀、黃學超、阮德文演出部份八大曲中精彩選段。
《百里奚會妻》選唱
選唱曲目:《百里奚會妻》
《辨才釋妖》選唱
選唱曲目:《衙齋夜讀》
《六郎罪子》 (全本演出)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呂蒙正》折子戲專場
小梨園流派及下南流派優秀傳統劇目,見《永樂大典》與《南詞敘錄》記述元南戲遺存,科曲俱佳,
又不失生動風趣,情感真摯動人。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折子戲
《王魁 ‧ 走路》
選自上路流派傳統劇目《王魁》,風格古樸蒼勁,屬宋元早期南戲風貌珍貴遺存。有名曲《珠淚垂》、《來到陰山》傳世。書生王魁貧寒之時,蒙商女謝桂英救濟,兩人誓不相負。誰知王魁高中狀元後,授徐州僉判,竟狠心離棄舊人。桂英憤恨之下,割喉自盡。死後陰魂不散,手提金刀,直到徐州找王魁索命。
《郭華 ‧ 入山門》
選自小梨園流派「十八棚頭」劇目《郭華》,是「七子班」生旦戲的傑出作品,故事膾炙人口,閩南俗諺語:「要吃吃冰糖、要看入門山。」名曲《趁賞花燈》家喻戶曉。北宋年間,秀才郭華進京趕考,邂逅商舖之女王月英,兩相傾慕。二人相約元宵之夜,在相國寺山門私會佳期。誰知當晚郭華酒醉不省人事,月英無奈之下,留下羅帕繡鞋為記。
《劉秀 ‧ 大歸》
選自下南流派「十八棚頭」劇目《劉秀》,又稱《岑鵬歸漢》。演出風格獨特,「棚外白」的插科打諢、「噯仔手」的風趣表演,十分罕見。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興兵匡復漢室,將軍岑鵬效忠王莽,堅守溧陽城,抵抗漢軍。後經母妻勸降,舉城歸順。
折子戲戲碼:
《王魁?走路》
《郭華?入山門》
《劉秀?大歸》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陳三五娘》折子戲專場
小梨園流派的經典傳統劇目,早在明朝嘉靖年間便有劇本刊行於世。其曲調纏綿,表演精緻。其中〈大悶〉由梨園戲七子班名師蔡秀英親授,涵蓋梨園戲旦行表演眾多特色,為旦行獨腳戲巔峰之作。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