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ie: #藝術旅人展覽
地景對話
「#藝術旅人」展覽系列在工業貿易大樓推出第四期展覽,藝術推廣辦事處邀請兩位本地年青藝術家 — 張才生和鄧啟耀,以同遊日本京丹後的經驗作出發點,通過想像,解讀和重構異地的面貌,利用獨特的藝術語言將異地的生活經歷和印象串連成一段精彩的二次旅程。
2016年,張才生和鄧啟耀到訪日本京都丹後參與藝術駐留計劃,二人在是次展覽再次聚首,並乘著「旅遊」這展覽主題,將共同在駐留後的重要經歷帶到工貿大樓。兩位藝術家圍繞他們對京丹後的深刻印象 — 「海」、「燈塔」、「地圖」這三個元素創作,回溯及延伸在京丹後和其他異地的旅遊經驗。張才生和鄧啟耀善用展覽大堂的場域空間,以混合媒介聯合創作一系列全新的作品,他們在對方的經驗和創作中互相取材,訴說對於旅行的複雜感覺。二人借此機會讓觀眾停下急速步伐,引領我們張開眼睛、打開耳朵、敞開心扉,去欣賞、感受及思考旅遊的多角度。展覽作品不只是藝術家之間的討論成果,更希望邀請觀眾展開有關旅行文化的對話,從而深化旅遊的意義。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採綠遊蹤
是次展覽邀請了兩位從事不同媒介創作的本地藝術家—李美娟和楊沛鏗,同以異國的植物作為靈感來源及素材,藉著轉化及重組旅途上的蒐集,展示各自在自然場域裡的觀察和發現,拓展創作內涵的語彙及世界觀,演繹成一段獨特的搜物遊記。
李美娟喜歡到歷史悠久的地域旅遊,回溯文化源流及自然脈絡,在旅程的細部和片段中取材,透過採集棵棵不期而遇的野生植物,以壓花方法將花草的姿態定格,把微不足道的渺小事物拼湊成另類的異地圖譜。
楊沛鏗搜羅世界各地的植物品種,通過園藝和裝置探討自然景觀與文化生態的互現關係,慢性地呈現不同植物在光合作用下的生長規律,藉以稀釋物種的地域差異,呈現不一樣的盆景,模擬一個微型的城市溫室。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回憶探索
展覽邀請兩位以不同媒介創作的本地藝術家 — 劉學成和陳的,藉著他們的作品展示其在異地的探險精神,追溯似曾相識的故地舊物,無論是在旅途中尋找未知的歷史文化,還是遊走已消失的回憶或印象,都是一場心靈的探索之旅。
藝術家劉學成憑藉舊物在陌生的國度中尋找熟悉,喜歡遊走海外市集的他,利用舊家具裝置模擬古物市集的陳設,展示多組雕塑作品和從異地收集的舊物,透過新舊並置,將回憶與想像撮合、拼湊成一個個似曾相識的故事片段,為旅程中的舊事舊物添上新鮮。
攝影師陳的以童年回憶切入,展示一系列在台灣中部的廢棄遊樂場的拍攝作品,追憶小時候在九龍新蒲崗啟德遊樂場的點點滴滴。廢棄樂園的相片影像記錄了陳的當下的情緒和視點,摩天輪、迴旋木馬徘徊在回憶與現實的對焦,透視了一個歡樂與荒涼交錯的旅程,引領觀眾往返一個早已消失的時空。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異國符號
在此展覽中,鄭淑宜將異國符號消化後重組,以布藝和軟性物料製成軟雕塑,一針一線地繡上不同地方的景致,結合成風景傢俬作品。展覽中三組看似是陽台、餐桌和座地燈的風景傢俬,其實是中國、歐洲和非洲的的風景縮影,呈現她遊歷這些地方的感覺和體會。 馬琼珠近年在旅行的時候,用相機拍下不為人注意的歷史符號,透過放大、分割和整理,重新創造一組景觀,並在照片上以金箔和水泥塑造的幾何和線性圖案,模糊了真實與想像、過去與現在之間的距離。展覽展出馬琼珠一組四幅攝影與繪畫結合的作品,讓觀眾重新審視對異地固有的了解。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