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ie: 第四十屆 (2012)
《神醫》
表演出神入化,駕馭全場觀眾。
導演節奏控制得宜,張弛有致。
布利斯托爾老域劇團的《神醫》,劇評一致激賞。1992年東尼獎最佳劇本得主布萊恩.費爾(Brian Friel),是繼塞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後最具影響力的愛爾蘭劇作家,作品往往給觀眾多元思考和反省,廣被英美著名劇團搬演。他的經典作品《神醫》,以神醫、他的妻子及其經理人的獨白,建構起一個糾纏不清的世界。
神醫法蘭克遊走在英倫三島鄉間,用信念醫治病人,到底他的天賦奇能是真是假?三種不同的表述,莫衷一是的羅生門,真相有待你來判斷。導演西門.戈德溫把這個人物關係錯綜複雜的劇本,以生動活潑的手法,揭示人性的軟弱、詭詐、自保心態,可笑亦復可憐,讓觀眾和台上的「神醫」建立起無形的連繫。三位演員戲路縱橫,駕馭全場觀眾,一如操控人心的神醫。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4.48 精神崩潰》
人類心靈最幽暗底層的痛苦呈現。
撕裂人心,挑戰底線的震撼演出。
凌晨四時四十八分,據說是人一天之中精神最錯亂、最容易自殺的時刻。
《4.48 精神崩潰》是英國傳奇編劇莎拉.肯恩的遺作。她完成此劇本不久,未及首演就上吊自殺,令此劇充滿了遺書的味道。寫作於極度抑鬱之時,以私人視點直面人心最黑暗角落。作品以極端暴烈的舞台動作,探討救贖的愛、性慾、痛苦、肉體與精神的虐待,以及死亡。
TR Warszawa 劇團的《4.48 精神崩潰》,以粗獷、嚴苛、極端的演出,把肯恩從多年抑鬱症折磨出來的詩意文本,毫無保留地呈現。活躍於波蘭劇場及影視界的女主角瑪格塔萊娜.希萊卡(Magdalena Cielecka)用驚人的演出能量,攝去觀眾的魂魄,帶他們進入凌晨的夢魘世界。
赤祼血腥,觀眾入場前務請做足心理準備。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系列》(節目二)
多才多藝的王丹琦,除了舞蹈亦從事多媒體創作。他與李思颺的《Galatea/Pygmalion》剛於2011年獲得香港舞蹈年獎獨立舞蹈組別最佳作品。這次的《由聲而發》把舞蹈空間放寬,彈着結他,跳着踢躂,以無形的聲音及音樂,引發台上有形的回應。
Hip Hop 及popping 最紅舞者方家諾,演出及教學達11年之久,Hip Hop pop 盡學界、廣告界及娛樂圈,更為多個舞蹈比賽評審。不斷創新求變的他,注入電音和敲擊樂,你「控」我「控」,break 出這個世代的「控制權」。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仲夏夜之夢》
莎士比亞亂點鴛鴦的喜劇《仲夏夜之夢》,以最色彩斑爛、奇想天外的芭蕾舞呈現,現代時尚與嬉鬧風趣交錯。雅典人、精靈及工匠三組舞者,分別配以孟德爾頌、特魯奇和伯納德特.馬約三種風格大異其趣的音樂。 成立於1985年的蒙地卡羅芭蕾舞團,自編舞克里斯托弗.馬約於1993年出任藝術總監後,不斷推出經典名著的現代改編。馬約把奪目的舞衣、華麗的佈景及舞者精湛舞技相配合,將經典編成一幕幕動人的舞劇。其非凡創作及成就備受讚譽,於2008年贏得被稱為舞蹈界奧斯卡的國際芭蕾舞藝術節(Prix Benois de la Danse)編舞大獎。
浪漫瘋狂的夢幻舞台,將經典故事娓娓道來。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亞太舞蹈平台》:Kentaro!!、周書毅、艾可.蘇布利陽托
日本橫濱舞蹈競賽薈萃R和豐田編舞獎得主KENTARO!!,11歲已一邊看着橫掃高校界的電視節目《舞蹈甲子園》和Michael Jackson,一邊模仿㠥着着跳個不停。他把現代舞、hip hop,pop rock 和 techno的技巧與精神結連起來,獨創出格舞步,紅遍dance forum及bloggers界,並取得2010年舞蹈評論獎優秀獎。他的獨舞《Say Hi and Bye,再嚟過⋯⋯》,在不斷的舞動間,一幕幕重覆影像:Hello、Goodbye、Hello、Goodbye⋯⋯ 生命就是如此?
周書毅是台灣近年備受注目的當代舞壇新星,自2003年開始編舞,不斷挑戰個人創作構思,嘗試多元結合的表演形態。他的《一八七五.拉威爾與波麗露》在 2009年英國舞蹈劇場 Sadler’s Wells 舉辦的全球舞蹈影片比賽獲首獎,而獨舞《從身體出發》則得到丹麥第三屆跨界連結國際編舞大賽銅獎。在《關於活㠥這件事》,周書毅繼續探索身體與文化、自我與環境、舞蹈與社會的旅程,叩問相對於死亡,「活着」會是更沉重嗎?
蘇布利陽托自幼修習印尼宮廷舞和傳統武術,既是演員又是編舞/舞者。遊走於不同藝術界別的他,曾與多位歌影巨星如麥當娜等同台世界巡演,亦曾為彼得.謝勒導演的利蓋蒂歌劇《群魔亂舞》、約翰.亞當斯的歌劇《花樹》編舞並演出,連百老匯的音樂劇《獅子王》也找他來做舞蹈顧問。《士兵》反映戰爭之恐怖,身在其中的軍人如何面對生命兩難困局—服從還是抗命?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徹卡奧維《手塚》
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作品有着無邊際的創意,充滿了愛與勇氣,除創造了小飛俠、藍寶石王子、怪醫秦博士等全球知名的漫畫人物,也蘊含深刻的社會批判與人性反思。手塚作品除了影響了半個世紀以來的漫畫創作,更滲透其他藝術領域。
擅於融合其他藝術精髓的編舞家徹卡奧維(Sidi Larbi Cherkaoui)受到手塚的啟發,由《小飛俠》與《釋迦》兩部手塚經典中汲取靈感,與九位舞者、一位演員及一位書法家,打造全新舞作《手塚》,探索手塚天馬行空的漫畫世界。得獎作曲家Nitin Sawhney的音樂、日本太鼓的澎湃力量、笛子的曼妙音韻,以及手塚的作品和獨特的錄像交替,把手塚動感無限、寓意深遠的畫風,如行雲流水的書法般,以身體、以舞步繪畫出來,使這位漫畫巨匠的影像哲思,多了一重活動的詮釋與對話。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系列》(節目一)
曾在亞洲國際藝術節舞蹈比賽的民間舞組別獲一等獎的胡頌威,於2010年起編舞,主題圍繞探索男女情感關係。今次找來幾位男男女女,編出一部有關男女曖昧關係的作品。
許俊傑跟隨翩娜.包殊愛將多米尼克.默西學藝及遊學的許俊傑,曾於意大利、德國及法國演出,創作甚豐。他的「慾望」呈現在新編的《最後的樂園》,以舞蹈劇場及電子音樂踩入「慾望」和「真正需要」的灰色地帶,尋找終極自由。
2005年遠赴英國倫敦現代舞學校進修的李健偉,無論劇場、舞蹈、錄像設計也找到他的足跡。新作捲入一個關於「存在」的迷團,人活着如傀儡被操縱,還會等同甚麼?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慾望號街車》
紐邁亞於1983年受史圖加芭蕾舞團委約,為芭蕾天后瑪茜‧海蒂(Marcia Haydee)度身訂造《慾望號街車》。舞劇由女主角的回想開始:同志丈夫的自殺、與妹夫的衝突、不由自主走向深淵的人生……絕望心靈與激烈舞步交錯,緊扣觀眾心弦,迴旋展開她與週遭格格不入的張力。夾雜於普羅科菲耶夫、施尼特格樂曲之間的爵士旋律,帶出原著氛圍。田納西‧威廉斯的經典劇作轉化成舞蹈後,更加動人心魄。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里昂歌劇院芭蕾舞團
班傑明.米爾派德的《漆黑中的一角》,在普立茲獎得主大維.朗充滿節奏感的音樂下,舞者的舉手投足結合同步錄像裝置,讓觀眾從不同角度欣賞舞者的美妙姿態。另一個作品是米爾派德獻給巴里殊尼哥夫的《薩拉班德舞曲》,2009年於里昂歌劇院芭蕾舞團首演。在現場小提琴及長笛伴奏下,四位男舞者發放無窮的活力及清新氣息。
《誰在意?》是巴蘭欽把歌舒詠十六首經典歌曲串連而成的作品,以跳脫的舞步,浪漫的雙人舞,以及熱鬧繽紛的群舞,展露美國豐富多采的生活,及曼克頓充滿活力的一面。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馬勒第三交響曲》
紐邁亞根據馬勒的長篇巨構而創作,靈感來自他聆聽馬勒第三交響曲時的情緒與心象,把種種無形的思緒化為動作,將傳統的芭蕾技巧,以意想不到的新穎組合展現舞台,情感飽滿,意境深遠。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