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珠寶》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二十世紀俄國芭蕾大師巴蘭欽,改革古典芭蕾,並創造屬於美國的芭蕾風格,畢生創作四百多部作品中,大部份已成為經典,締造芭蕾舞甚至是舞蹈歷史性的一頁。

今次藝術節邀請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演繹巴蘭欽的經典之作《珠寶》-《綠寶石》、《紅寶石》與《鑽石》,分別代表了巴黎、紐約與聖彼德堡三大文化都會的浪漫、活力與優雅的氣質,亦代表了法國、美國及俄國三地的不同芭蕾風格。

《珠寶》是史上首部長篇抽象芭蕾作品,由巴蘭欽於1967年為紐約市芭蕾舞團編創,2012年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以全新的華麗舞衣與舞台設計將經典重現。分別配上佛瑞、史特拉汶斯基與柴可夫斯基的音樂,盛會難逢,美不勝收。足本呈現,向大師致敬!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五女拜壽》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被譽為現今越劇界第一女小生的茅威濤,於1983年和一班年輕「小百花」來港演出《五女拜壽》及折子戲轟動一時,翌年即成立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劇團其後獲邀於中共建國三十五周年演出,備受矚目,演出邀約亦接踵而至,全國及港澳以至東南亞的戲迷,男女老幼皆熱烈追捧。

「小百花」的演員全是女將,無論演男生或女角,皆滲出江南氣息的優美、細膩、抒情及典雅的藝術特色,演出既有傳統戲碼,亦有新編佳作。情繫香江的「小百花」將為藝術節帶來三齣代表作:2006年首演的新版《梁山伯與祝英台》,改編及製作歷時七年,是劇團的重頭戲,茅威濤憑此劇第三度獲得梅花獎;於2014年首演的新編劇《二泉映月》,是根據失明二胡音樂大師阿炳的故事改編,由茅威濤飾演阿炳一角,是劇團的一大突破;還有「小百花」奠基大戲《五女拜壽》,此劇至今演出超過八百場,歷演不衰,紅遍全國。

三十年前「小百花」在港光芒四射,2015年在團長茅威濤帶領下,「小百花」勢必再次令戲迷為之瘋狂。

《五女拜壽》(3月28-29)
借用團長茅威濤的話來說,《五女拜壽》之於小百花,就像《茶館》之於北京人藝。此劇是小百花的經典之作。明代嘉靖年間,戶部侍郎楊繼康六十壽誕,獲眾女兒女婿奉厚禮進京拜壽,貧寒的三女及其夫婿因二姐的挑唆而受到冷遇,並被兩老趕出楊府。後楊繼康一家遭嚴嵩陷害,兩老流落街頭,巧逢三女接回家悉心侍奉,使兩老溫暖無比。及後三女婿出仕朝堂,楊家冤案昭雪,適逢楊夫人六十壽期,壽堂重敍天倫樂。此劇道盡人情冷暖、世態炎凉,笑中有淚,且行當齊全,生旦多對,故歷演不衰,是越劇迷的至愛。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二泉映月》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被譽為現今越劇界第一女小生的茅威濤,於1983年和一班年輕「小百花」來港演出《五女拜壽》及折子戲轟動一時,翌年即成立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劇團其後獲邀於中共建國三十五周年演出,備受矚目,演出邀約亦接踵而至,全國及港澳以至東南亞的戲迷,男女老幼皆熱烈追捧。

「小百花」的演員全是女將,無論演男生或女角,皆滲出江南氣息的優美、細膩、抒情及典雅的藝術特色,演出既有傳統戲碼,亦有新編佳作。情繫香江的「小百花」將為藝術節帶來三齣代表作:2006年首演的新版《梁山伯與祝英台》,改編及製作歷時七年,是劇團的重頭戲,茅威濤憑此劇第三度獲得梅花獎;於2014年首演的新編劇《二泉映月》,是根據失明二胡音樂大師阿炳的故事改編,由茅威濤飾演阿炳一角,是劇團的一大突破;還有「小百花」奠基大戲《五女拜壽》,此劇至今演出超過八百場,歷演不衰,紅遍全國。

三十年前「小百花」在港光芒四射,2015年在團長茅威濤帶領下,「小百花」勢必再次令戲迷為之瘋狂。

《二泉映月》(3月27)

《梁祝》與《二泉映月》是吳越地區兩首舉世聞名的樂曲,「小百花」今次也帶來根據《二泉映月》作曲家華彥鈞(阿炳)改編的感人故事。音樂才華橫溢的阿炳知道自己私生子的身世後,沉淪逸樂,過度放縱令他雙目失明,後來母親的大愛令阿炳重新振作,寫下一曲深情之作《二泉映月》。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烏合之眾》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文革,重慶,一個工廠書記,開槍誤殺一個帶着孩子的母親。幾十年來,孩子一直在尋找仇人,從北京到上海,最後在香港找到了當年的兇手。有關復仇與公義、苦難的過去和美好的未來、個體及社會矛盾的故事,在幾十年間翻天覆地變遷的社會中一一展開。

上海著名編劇喻榮軍,多年來改編及創作劇本無數,為中國話劇藝術帶來新視野。《烏合之眾》借鑑易卜生的《人民公敵》,和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 (Gustave Le Bon) 有關大眾心理的研究;抽象非敍事的文本,隱喻中國近代社會。

《烏合之眾》由得獎香港導演和演員鄧偉傑執導,鄧曾在英、法兩地接受戲劇訓練,多年來演出及導演過不少原創和翻譯作品。

香港藝術節撮合香港及上海的幕後班底與精英演員,在千絲萬縷的中國歷史脈絡下,共同探究群體與個人的矛盾與命運。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巴黎火焰》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1932年由伐伊諾能原創的《巴黎火焰》以法國大革命為故事背景,是慶祝俄羅斯十月革命十五周年的委約創作,也是史太林最愛的芭蕾舞劇。

今次藝術節隆重呈獻2008年由前任舞團藝術總監羅曼斯基改編的版本,除保留革命激昂情緒與抗爭場面外,特別重點描述兩對年青愛侶因階級差異而產生的愛情悲劇。

全劇節奏明快,場面浩大,大量高難度的高能量雙人舞及氣勢逼人的群舞充分展現俄羅斯芭蕾舞學派明亮宏大的氣派,讓舞者的非凡舞技發揮得淋漓盡致。

驚人技藝,豪情壯志,看得人熱血沸騰,拍案叫絕,絕對是這個舉世知名的芭蕾舞團不可錯過的大手筆首本名作。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新版《梁山伯與祝英台》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被譽為現今越劇界第一女小生的茅威濤,於1983年和一班年輕「小百花」來港演出《五女拜壽》及折子戲轟動一時,翌年即成立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劇團其後獲邀於中共建國三十五周年演出,備受矚目,演出邀約亦接踵而至,全國及港澳以至東南亞的戲迷,男女老幼皆熱烈追捧。

「小百花」的演員全是女將,無論演男生或女角,皆滲出江南氣息的優美、細膩、抒情及典雅的藝術特色,演出既有傳統戲碼,亦有新編佳作。情繫香江的「小百花」將為藝術節帶來三齣代表作:2006年首演的新版《梁山伯與祝英台》,改編及製作歷時七年,是劇團的重頭戲,茅威濤憑此劇第三度獲得梅花獎;於2014年首演的新編劇《二泉映月》,是根據失明二胡音樂大師阿炳的故事改編,由茅威濤飾演阿炳一角,是劇團的一大突破;還有「小百花」奠基大戲《五女拜壽》,此劇至今演出超過八百場,歷演不衰,紅遍全國。

三十年前「小百花」在港光芒四射,2015年在團長茅威濤帶領下,「小百花」勢必再次令戲迷為之瘋狂。

新版《梁山伯與祝英台》(3月24-25)

新版《梁祝》是為紀念越劇誕生一百年而創作。新版注重塑造梁、祝兩人互補的性格,梁山伯循規蹈矩,更容易從崇尚自由的祝英台身上找到一種精神的契合,亦多了一些容易讓現代人理解的感情段落。此外,新版中最具創新性的就是「以扇喻蝶」,山伯死後,摺扇化蝶,詩意翩飛,臻於化境。音樂與演員在詩意盎然的舞台上的配搭令觀眾沉醉。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雞蛋星球》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小偶影院的處女作《雞蛋星球》結合現場表演、攝錄、動畫音效以及視像投影,以小偶營造劇場的互動感和猶如太空歷險般的電影效果。在奇巧瑰麗的雞蛋星球上,自然物事、精巧道具與電子裝置可謂俯拾即是。星際機械人、其字宙船和物碞的製作使用了舊音響設備、電話、彈箕和其化金屬組件;其他角色除了以黏土捏造,大部份是由蔬菜製成。在此奇幻異境,星際機械人與外星洋蔥頭成為了莫逆之交,踏上太空征途,一路上抵擋好戰磨茹頭猛烈狙擊,又要逃避灼熱的火山熔岩(煎太陽蛋)。劇場幾乎不假語言描述和對話,講述一段星際奇幻世界中,一群善良、可愛,同時飢腸轆轆的生物之間的故事。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仙履奇緣》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當紅編舞惠爾頓,為荷蘭國家芭蕾舞團及三藩市芭蕾舞團編創魔幻舞劇《仙履奇緣》,更憑此舞劇於2013年贏得舞蹈界奧斯卡Benois de la Danse大獎。惠爾頓以幽默手法詮釋格林兄弟原汁原味的經典,把耳熟能詳的人物塑造得鬼馬有趣,加上曼妙迷人的舞姿,普羅科菲耶夫細膩動人的樂章,令觀眾看得如痴如醉。

獲獎無數的百老匯舞台及服裝設計師格露奇,將舞台幻化成童話世界,璀璨閃耀的水晶吊燈,過百件華麗奪目的舞衣,讓觀眾恍如置身一場六星級舞會。飛天椅子、替灰姑娘變身的樹精、造型奇特的大頭馬車、神奇水精靈、林中仙子、火妖與小矮人……全部舞動起來,絕對是合家歡首選。

這個魅力非凡的大型芭蕾舞劇,2012年首演至今場場爆滿,大獲好評,肯定是二十一世紀令觀眾耳目一新的難忘經典。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節目一 (3月12及15, 晚上8:15)

《煩人協奏曲》
編舞:李思颺,王丹琦

近年備受注目的編舞王丹琦和李思颺首次在香港藝術節聯合編舞及演出。二人憑作品《葛拉蒂X》獲2014香港舞蹈年獎「最值得表揚編舞」獎。這次他們從身體和自身出發,以自己天生的「搞事」性格,試圖尋找更誠實的表演方式。

《夜奔2》
編舞:盤偉信

盤偉信活躍北京、香港舞壇,致力打破當代舞蹈界限,推動不同藝術家的跨界合作。獨舞演出《夜奔2》,融合影像與音效,借林沖的決絕出走故事,思考似乎無處可逃的城市人去向。

節目二 (3月13-14, 晚上8:15)

《從頭開始》
編舞:馮樂恒

思想慎密編舞馮樂恆,現正在倫敦修讀舞蹈博士學位,既是演員,又是編舞及舞者,於2013年度的藝術發展獎中取得藝術新秀獎(舞蹈)。他把回首過去和展望將來之間的妒忌與敬佩、懷舊與期盼等等看似是流行劇集常態的「濫情」,編成獨特作品。

《默染》
編舞:黃靜婷

承襲一貫舞蹈劇場的風格,曾在歐美亞多國編舞的黃靜婷,在《默染》中將探索勾劃動盪年代裏矛盾糾纏的人性關係。面對潛移默化,難以逃脫的社會光景,是沉默得安然,還是在蘊釀作改編?

節目三 (3月14-15, 下午3:00)

《舞鬥》
編舞:曹德寶、李德、徐奕婕、黃俊達、黃翠絲、黃碧琪、袁勝倫

從本屆藝術節開始,特設另一種創作空間,讓新生代編舞放膽實驗,磨練更佳作品。七位年青編舞以十分鐘為限,風格不限,各自利用迥異的當代舞蹈語言,抓住一息或綿長的情感,詰問有關社會、藝術及生活的種種,回到舞蹈最單純的狀態。七個令你意想不到的新創作,絕對令人期待。資深編舞楊春江及邢亮將分別為七位編舞提供創作指導。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經典復興:粵劇戲寶傳承篇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粵劇新秀演排場戲寶 (3月12 – 14日)
另一場的演出為四個排場折子戲,極具傳統粵劇行當的特色,是前輩演員必修的劇目,而且全是以官話(或稱中州韻)演出。由於今次演出的折子戲全由新一代粵劇優秀演員擔綱,藝術總監李奇峰特別邀請三位名伶親自指導,計有尤聲普指導《打洞結拜》的演繹,羅家英及阮兆輝分別教演《鳳儀亭》和《平貴別窰》,將這幾齣戲寶的精髓傳給下一代,不僅令演員們獲益良多,亦推動這傳統藝術的傳承。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