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弗蘭克.哈化瑪斯展覽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在香港,天台屋已經成為本地的另類高密度建築, 交織著多個生活層面和城市空間。藝術家哈化瑪斯與灣仔社區內的傳統鐵器工匠合作,應邀在灣仔視集身處的舊樓頂層起壇作法,將天台建築演化成沒有功能、零實用面積的藝術裝置。
這裝置猶如獨立的新生命體,承傳民間營造的精神,自身可伸縮旋轉,時而展露又時而隱藏,游走於法理、裡外、動靜、閒作之間。這樣變型複合的建築模式,隨機而行,正是在城市生存的必要策略……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城市執生:留得青山在的傳奇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留得青山在」有多重意義。
你知道嗎? 香港是擁有全球最大郊野公園比例的城市,這片青山的存在絕對是一個傳奇,正值香港面對嚴峻的住房、「上車」問題,現在可能是很好的時機,全盤審視這青山存在的過去和現在,並且計劃它的未來。除了實體的青山,「留得青山在」還包含了兩個抽象的概念:「留得青山在」的下一句是「不怕沒柴燒」,這不就是全球在關注的「可持續性」,人與地球共生的問題嗎? 除了人類繁衍延續外,「留得青山在」也包含了精神文化的傳承,歷史的偶然讓香港延續了一些故有的中國傳統,也長出了自己獨有的文化、「執生」的生存之道。
「執生」,一個很地道的香港詞語,代表隨機應變、靈活變通、靠自我能力滿足生存與發展的需要。香港地少人多,土地零碎多山,資源貧乏,如何能成為一個世界舉足輕重的大都會? 如何能在超高的密度下成為世界其中一個最宜居的城市? 這一切都有賴香港人、建築地產從業、設計師們「執生」的能力。這個主題正好讓我們重拾這被遺忘了的智慧,從中找到面對未來的方向,並通過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欣賞而變得更團結,以更正面、更包容的態度,克服未來的種種挑戰。總結下來的「城市執生」經驗,更可與面對同樣問題的城市分享,將香港人的智慧發揚光大!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2050 活在我城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港深城市 建築雙城雙年展(香港)今年以「2050活在我城」為主題,一同思索對本港未來發展的願景。展覽展出多位國際知名及本地創意工作者和學生的作品,範疇涵蓋建築、規劃及設計等不同界別,以及舉辦多項活動及節目,務求將城市發展及建築設計的話題帶到本港文化生活圈子,匯聚公眾及創意業界分享他們對香港豐富生活文化的見解,呈獻達國際級水準的展覽。展覽在香港文物探知館及九龍公園展出。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