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顯影後,需要一個冷靜的咆哮」鄭多莉個人展覽
鄭多莉還在修讀她在大學的第四(和第五)年。在這古怪之年的暑假來了我打工的公司做實習生。我一直期待著她把辦公室的某個角落製成針孔相機,然後實習完畢的那些散水餅禮儀或許會有一張過度曝光的相紙還是什麼。在我的桌子上,還放了她送我那混了石膏的珪藻土自製杯墊,上面有藍色的圖案,第一下拿起手就甩了色。杯墊上的白色粉未也有些掉落。直到現在,我一次也沒有用過這個杯墊,因為太脆,我覺得我會不小心太大力放杯子; 因為遇水那藍色會甩掉; 因為咖啡比白色深色…我回想一下那個藍色,正正就是她做藍曬攝影的那種藍色。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無聲之聲》展覽
《無聲之聲》展覽將大學生和藝術工作者的作品並列展示,以呈現及探索香港少數族群和邊緣人士未能述說的故事。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浮世」群展
貝浩登(香港)誠獻群展《浮世》,透過展出 12 位藝術家的精選作品,呈現瞬息萬變的世界裡人們在時間上漂浮不定的情懷。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即日上映」- 11位香港藝術家聯展
凱倫偉伯畫廊將在十二月舉行一個有十一位本地藝術家參與名為「即日上映」的聯展。二十世紀意大利電影先驅李喬托·卡努多在《第七藝術誕生》一文中首次提出”電影是一門藝術”的理論主張,而隨着電子媒體在日常生活無遠弗屆,電影無處不在,卻又好像變得與生活無關。
電影提供娛樂,慰藉我們的心靈,啓發我們發現未來的可能,也揭示我們一整代人的渴望。電影捕捉我們的痛苦與失落,反影現實的殘酷與絕望。我們有時候卻又可透過電影暫忘不快,陶醉於夢幻歡樂當中。電影媒介的進步巳摸糊了現實世界的邊界,甚至假裝成現場的再被呈現。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川崎泰史 |《其實每人都有一個平行世界》
川崎泰史透過3種不同媒介表達他的平行世界,而我們壓軸介紹他首次創作的陶藝雕塑「我是一隻熊,你是一隻貓頭鷹」。泰史先生告訴我們,在是次疫情之下創作與過去受到外界的與各種際遇刺激及影響而進行相比,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人和事只有妻子與家屬, 飼養中的動物,庭園中的植物……生活圈子變得狹窄了不少。這次展出的作品是在這種狀況下,透過深入自己的內在,妻子與家屬過去的回憶等等,不斷地反覆咀嚼,以此為題並享受從相同題材中所產生的微少變化而衍生出來的。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露西亞·布鲁個人展覽: Twenty-first Floor
只提供英文內容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雙飛花狽》
德薩畫廊榮幸地呈獻藝術家組合雙飛藝術中心的第二度個展《雙飛花狽》。展覽中的全新作品體現出雙飛藝術中心瘋狂的創作風格,結合了荒誕幽默和對社會、文化與藝術界評論的混合體。《雙飛花狽》於2020年11月21日開幕,持續展出至2021年2月20日。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小菊仙與大棕熊:海邊奇幻之地》展覽
香港藝術中心與作家區文詩再度合作,出版她的故事繪本《小菊仙與大棕熊》的延續篇——《小菊仙與大棕熊:海邊奇幻之地》。這次饒富意義的計劃得到「東華三院愛不同藝術」協力成就。六位才華洋溢的藝術家,來自不同年齡層和背景,他們克服自身各種障礙和限制,以繪畫表達所思所感。是次展覽可以看到他們豐富多彩的海邊奇幻之地。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彌載映個展《皇家市集》
是次展覽中的作品並非帶有濃烈的政治意味,而是通過藝術家的用色、融合不同的形狀和非傳統的展覽方式來稱讚對絕對權利的質疑。在Screen (Actants) (2020)系列中,彌載映在畫布上塗滿明亮的竪形條紋,然後把它們剪成條狀。畫布的正反兩面都塗有顏料,所以不存
在“正確”的觀看方式。作品從天花板上垂下來,觀眾在觀賞過程中不得不繞著作品或是穿過其中。通過這樣的方式,藝術家對傳統的布展格局發起挑戰,也同時探索著藝術媒介的物質性和身體之間的聯繫。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Questioning Power
只提供英文內容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