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伍嘉浩陶作展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是次展覽為伍嘉浩於香港的首個個人展,有別於過往的陶雕及裝置作品,今次他作出新嘗試,以生活器物為主。
由於受到疫情影響,打亂了他這年的展覽計劃。趁着這一年的停頓,回歸原點,透過用拉坯技法去創造器物這一純粹的過程,嘗試去沉澱,理清自己處於當下社會紊亂的心緒。以最基本的用之形,去回溯當初做陶瓷的感覺,以用之美重新出發。是次展覽中亦會展出他於京都展示過的作品。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怪人」含蓄個人展覽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怪人》展覽是插畫家含蓄 Humchuk把生活中遇上的獨特故事繪成人像的一個展覽。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邂逅!市中森」藝術項目展覽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為了發掘更多公園的故事及探索人和自然的關係,藝術推廣辦事處將推出「邂逅!市中森」藝術項目:17組藝術家/藝術團隊,包括唐納天、陳曦靜、張康生、張惠文、深食、即興項目、葉曉文、李卓媛、梁家泰、梁美萍、吳海賜、蘇秀儀、董永康、黃耀霖、黃榮法、王禾璧以及&dear,聯同是次藝術項目的策劃夥伴 (影像藝術)光影作坊及音樂演出夥伴香港創樂團,將從公園的歷史、集體回憶、文化想像及自然生態出發,透過不同媒介的藝術創作,以及在地的創意活動,讓公眾從另一個角度認識香港動植物公園的一切。我們希望參與者能在過程中探尋公園新的意義,帶著深刻記憶與這片屬於我們的地方繼續一同成長。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嘯傲之相:酷兒之影像習作》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嘯傲之相:酷兒之影像習作」是「見證、記憶、行動、認同— 給香港彩虹族群之影像工作坊」的成果展。工作坊由居於紐約的攝影師、錄像藝術家及教育家謝嘉敏帶領,在2019至2020年期間進行,旨在連結有志於影像創作的LGBTQ+朋友引導他們發展個人藝術實踐,同時為不同的性別身分認同創作者開拓表達空間。面對由2019年開始香港的眾多嚴酷挑戰,謝嘉敏認為更需要帶出酷兒感受性(queer sensibility)之重要,由此倡議藉酷兒美學實踐作為啟發思考與抵抗之工具。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嚴冬展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一個包含繪畫、版畫、混合媒介拼貼的聯展。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凝視》陳啟駿個展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二零一九年六月,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二百萬人走上街頭要求政府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持續的示威活動慢慢從一個訴求變成一場民主運動。人民甚至將示威日常化,流水式的抗爭活動蔓延至香港每個角落,包括大學、街頭、大型商場。當中以年輕抗爭者最願意站在前線,捍衛香港的民主未來。他們縱然手無寸鐵,仍就地取材掘磚自衛,阻擋衝擊。坑洞雖被政府以混凝土所填封,但其痕跡及裂痕卻成為了藝術家陳啓駿創作的題材。本年度,光影作坊帶來本地攝影藝術家陳啟駿的個人展覽《凝視》,以攝影作品展現抗爭者的精神及故事。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翁狄森:映意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黑白攝影著重光暗陰影;少了色彩卻突顯出構圖和線條,讓相片多了一份內涵和想像空間。翁狄森是香港著名的珠寶設計師,但也愛好藝術創作。他曾赴法國巴黎及美國紐約修讀藝術及概念攝影,並鍾情黑白攝影。展覽選出翁氏近十年的風景及靜物攝影作品,他以智能電話拍出十九世紀鉑鹽印相的效果,當中的黑白色階十分細膩,鏡頭下的中國風景和靜物,恍如細緻動人的水墨畫。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廖井梅:傲色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廖井梅是當代香港畫家,曾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其後赴前蘇聯留學。她的作品融合具象和意象,筆下的人體、動物或靜物寫實細緻;通過色彩鮮明的背景,揮灑流暢的筆觸,以及動靜結合的畫面創造出強烈的視覺效果,引人入勝。“廖井梅傲色”展出她由2008年至今逾40幅畫作,當中10幅是今年的新作,呈現她在不同時期對生活的感受,引領觀眾進入疑幻疑真的世界。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離離」黃詩慧個展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是次展覽借用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離離」為題,創作了一系列的繪畫作品。離離有多種解釋,可解作繁盛,分明,也可解作悲傷。藉「離離」一詞,從另一角度觀看被遺忘的廢墟,重新思考我們日常生活中遺忘與滋長的關係。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液態花火 。茶具酒器」聯展一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延續《茶影留痕》展覽後,Touch Ceramics 誠邀18位香港,台灣和日本的陶藝家,推出《液態花火 。茶具酒器聯展》。

茶與酒,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兩種「液態」文化。這次我們蒐羅了不同藝術家的茶器及酒器,並配合中式茶、日本清酒刷出不一樣的花火。在疫情的陰霾之下,我們透過茶多酚與清酒燃點一場燦爛的盛宴,為大家的生活增添色彩。

18位陶藝家的作品承載著他們對茶酒人生的取態,有些藝術家只造茶器,有些只造酒器,有些則摸索茶具和酒器的關連。這些器皿皆是三地文化之載體,不同的器形,質感,釉色,展現了豐富的茶酒文化,訴說著藝術家的人生哲理。

本展覽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將於11月3日至12月3日舉行,我們將展示鐘雯婷、尾形香三夫、木ノ戸久仁子、石山哲也、佐藤美佳、中村讓司、白井渚、張璽元、陳思光和張永昇的作品。而第二部分將於12月3日至下年度1月3日舉行,而我們會展示片瀨和宏、大中和典、梶間智繪、劉逸偉、小林千惠、福岡貴矢、藤野征一郎的作品。

展覽同場亦有特設空間,茶酒侍Season Li會為賓客特別調製茶酒,好讓大家在半刻靜謐中,放慢腳步,享受「液態」文化。此外,我們亦歡迎大家參加「液態導賞」,在半小時的導賞中,深化大家對陶瓷及茶酒文化的認識。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