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敏個展 《碎片》
活在碎片時代,人們的意識無法只專注自己身上,被逼與外界接觸,外界的訊息無規則地刺激人們的意識,意識長期受著超負荷的資訊,結果到覺醒的一天,才發現有些人和事已隨時間而流走。我嘗試把逝去的碎片保存,也嘗試將碎片作整理。作品能夠表達關係碎片化的效果,碎片十分渺小而缺乏一些存在感,只有觀者停下來才能意會到有些事物存在或失去。作品以無規則、重疊和模糊狀態呈現,訊息無規則地刺激人們的意識,記憶徘徊在不斷重疊與被遺忘之間,希望能令觀者反思對身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Moments In Time” 小幡彩貴展覽
Saki憑藉其“ The Record Of The Seasons”系列取得成功後,開始從更個人的角度探索她的日常場景。 “時光時刻”表達了人們包括她自己的日常生活的個人敘事。 像一個母親的場景在夜間找到安寧的場景; 通過捕捉生活中最微小的時刻,她希望能夠觸動聽眾的感受和記憶。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雷同」謝銘思個展
新聞照片給我們具局限的真實, 對命案而言作為死者在生的憑證。透過放大圖像和裁剪新聞圖像具相似的人事物, 重新呈現影像的含意, 也是對城市的重新審視。生命既相似而獨特,「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生即是空」霍安·科內拉 (Joan Cornellà) 個人展覽
藝術迷有福,蘇富比拍賣行與本地創意工作室 AllRightsReserved(ARR)一起舉行網紅藝術家 Joan Cornellà 作品展售會「Contemporary Showcase: My Life Is Pointless by Joan Cornellà」(「生即 空」)。由12月15日至2021年1月29日,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帶來這位西班牙藝術家的48幅標誌性諷刺時弊的作品,是 Joan Cornellà 在香港舉行第三場兼歷來最大型的個人展覽。「生即是空」首次公開展出真人比例製作的木板畫及銅像,還有一系列已停製的限量版畫。Joan Cornellà 的卡通和插畫顏色繽紛,風格諷刺幽默,帶出現代社會種種問題,網上預約反應熱烈,現已額滿,不過仍可以預約輪候名單。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2CHOEY香港首展「HANDS UP」
舉手,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反射動作。這個看似簡單有趣的動作,何有想過背後的深厚含義。剛出生的嬰孩總喜歡將手伸展舉高,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探索世間美好。當我們興奮時,會不自覺的手舞足蹈,舉手和應;同樣地在驚惶失措之際,我們無奈舉手投降。當然,舉手亦可闡譯成參與、渴求或反對。身處泰國的才華藝術家 2CHOEY,有感當下社會變化帶來的衝擊與新思維,在香港首設個人展覽 「HANDS UP」,創作一系列顛覆傳統藝術的作品,探討深層次社會現象,在超越語言的溝通下,令大眾重新詮釋並思考流行文化。「舉手」所表達的概念顯而易見,唯當中的動機或背後所體現的道德與勇氣,卻值得我們深思探討。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不要忘掉心中的溫柔」Dustykid展覽2020
作為年度作家,書展無法如期舉行,有點無奈,也有點失落,可是失落的不止作者 一人,作為香港人,我們都累了, 沒有到外國休息的機會,生活帶著擔憂,一切好像沒有解決方法似乎未有出路,前路灰濛濛,我們不如繼續好好過日子,笑著面對難關過總比傷心好。團隊一直構思在年尾舉行展覽, 希望沒有書展,還是努力把展覽做出來,可以一併看展覽、賣東西和書 。疫情反復,「如沒人前來拯救,就游出去吧!」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如果 可以 就好了」期間限定藝術商店/展覽
由 Art tu: gallery 主辦「如果 可以 就好了」期間限定藝術商店/展覽 (H203) 現正展示 12 位本港才華插畫師/藝術家帶來不同題材的作品,編織出多元美學。是次除展覽以外,更希望把藝術這回事變得親民,讓一衆藝術愛好者能把喜歡的藝術品帶回家。此時此地,讓心靈稍微放鬆一下,重新想像建構美好的世界,準備迎接新的一年。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Made In Hong Kong」- 田進福攝影展
曾獲選「國家地理旅行者」攝影比賽佳作得獎者的香港攝影師田進福喜用鏡頭細說香港故事,以現實風格紀錄香港最美一面。田進福先生即將舉行攝影展,並迎來他的首本攝影集。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浮游」蔣雅文攝影展
「年初回港,碰巧遇上疫情爆發,人們隔著安全距離,路上行人稀少,卻成了我難得的一次獨遊,沒有行程、工作、聚會,遊蕩在人煙稀少的街道,感受城市的不安與躁動。
假如世界已經不是你我所想的那樣,這些隨手拍下的照片,是否也能承受同樣的煎熬,這讓我興起了實驗的念頭。」——蔣雅文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嘥氣」謝曉琳個人作品展
人接觸愈多的社會問題和事物,即使感到憤怒和感慨,這些苦訴卻沒有人聆聽或留意,令他們可能無奈地寧願避開它的存在,也開始變得盲目甚至接受現實,抹掉了過去的夢想,如複製人只為了樓而生活。
到底這個是社會的問題還是人對問題的懶散,還是我們不要討論,再說也沒有意思。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