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回憶》藝術展
展覽展出鄧凝姿及鄧姿梅介乎新與舊之間的作品,回顧從前及回應當下的社會發展。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寄出的信
將這腐化的城市,放在那山上,在當下的陽光中等待,向高山舉目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漂浮的故鄉》岑嘉慧與何濼聰作品
展覽展出藝術家岑嘉慧與何濼聰的作品,主題圍繞關於他們對故鄉的想像。在現今香港複雜的社會狀態下,香港人被迫重新定義自己對故鄉的想法。作品「殼」為經歷過海洋飄浮及擱淺的海洋生物,展現這浮游不定的形態,思念故鄉的不穩定心態無法言喻。作品「引力」利用了機械部件創作出一系列旋轉裝置作品,作品頂端的指南針不被機械動力影響改變方向,表達出藝術家心向故鄉的想法,由實體轉化為概念,釐清自我的身份認同從此不受地域限制。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侯紹政「素描與速寫」作品展覽
「素描與速寫」是視覺造型藝術訓練的基石,亦是藝術創作表現的手段,更是繪畫藝術殿堂的獨立門類。素描語言作為一種原始樸實、單純直率的視覺表達形式,必然會是視覺藝術思維和靈感的發端。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同伴》 丘藝藍畫作展
以治療疾病為創作概念,試圖透過畫作呈現病者要照顧好身體與心靈之間的需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要治癒的不僅是肉體的疾病,還需要治癒心靈的缺口。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暗流 郭可文個展
展覽以一系列人手加工的相片探討香港近年的社會狀態與共同回憶。在灰淡得荒謬的日常中打洞,以音符連繫走過的路。波浪超越影像與時空,在夢中詠唱令人難以忘記的故事。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深活》
香港寸金尺土,香港人對於空間的接受,有著一種特別的能耐。
回想看看,其實每個人在這城市生活,實質上所需要的活動空間是多少?
又如何定斷現在所有的活動空間已經足夠?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觸感藝術新領域—— 第二次觸感藝術空間展覽——「我地」
視障及健視藝術家各自利用布膠帶(Gaffer tape),把「我」貼出來。而這些不同的「我」將在這裏組成一幅屬於「我」們的「地」。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紗鷗麗編織展覽 (社區文化發展中心紗鷗麗迷你廣場)
JCCAC藝術節期間 CCCD 紗鷗麗迷你廣場將設有香港( 救世軍恒安綜合職業復康服務、聖雅各福群會 藝想及新生精神康復會)和日本紗鷗麗作品展覽及棚仔藝術家+CCCD 紗鷗麗新產品。期間之周末(5, 6, 12, 13,19, 20/12/2020)將設有收費工作坊。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居
今年2020在疫情的特別情況下,人人深居簡出,這狀況令人開始對家、對個人、對環境及對生存空間的思考。是次展覽嘗試以不同的角度給觀者思考當下的生活,自身及社會環境的轉變和問題。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