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烏爾·德·凱澤》個人畫展
卓納畫廊欣然於香港空間呈現《拉烏爾·德·凱澤》。這將是藝術家在大中華地區的首次個展,聚集橫跨德·凱澤五十多年職業生涯中後二十五年間的繪畫作品,呈現了藝術家對繪畫媒介所抱持的充滿直覺而又嚴謹的創作天賦。此外,線上展覽《新視野:致敬德·凱澤》將與香港展覽同期舉辦,以使這位已故比利時抽象畫家的作品與當代畫家們進行對話,後者的藝術至今仍然與德·凱澤開創性的作品密切相關或深受其影響。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亞歷克斯·哈伯德個人展
Simon Lee 畫廊榮幸推出洛杉磯藝術家亞歷克斯·哈伯德 (Alex Hubbard) 的新繪畫作品展。這是哈伯德與畫廊合作 的第二次個展,也是藝術家在香港的首場展覽。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開箱 – 雜。習。集。》—程詩賢個人作品展
「程詩賢在工作中使用有限和具有清晰物理邊界的物件,然而作品卻把我們送往生活世界的界限次外。把箱子打開來收拾是我們心理治療的工作:療癒心靈的傷痛,在混亂中重建秩序。她雙手把死物轉化為強大的生命故事,於是創傷得到療癮。」—展覽前言,曾家達教授筆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回憶邊界 》黃詩慧和黃嘉怡二人聯展
藝途畫廊榮幸呈現兩名新銳香港女藝術家–黃詩慧及黃嘉怡的二人聯展《回憶邊界》。展覽將展出兩名藝術家的近期作品,藝術家分別通過繪畫來呈現對曾經存在的事物的重新審視,並帶出一種淡淡的詩意。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太陽如常升起》藝術聯展
面對全球大流行,十三位藝術家策劃了《太陽如常升起》;希望透過藝術去反映社會現象並鼓勵本地創作。他們相信,不論人類回歸「正常」的道路有多麼不穩定和不可預測,明天的太陽都依舊會如常升起。 是次展覧以開放工作室形式進行,場地由 Q Studio 贊助提供。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 A return to forms – an exhibition simply about triangle, circle and rectangle by Stacey Chan, Tom Chung Man and Joseph Leung Mong Sum
只提供英文內容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學不可教》:中國藝術教育的傳承
《學不可教》探討1950年代至2000年代中國藝術教育的轉變,展覽聚焦於六位藝術家的經歷,他們曾於浙江美術學院就讀或任教,是該校來自三個年代的師生。該學院於1928年成立,可算是現代中國最早的一所美術學院,現名為中國美術學院。展覽探索藝術家在不同年代的求學歷程,並就他們所學如何影響日後的傳承,提供解讀脈絡。展覽包括罕見的藝術品和文獻資料,以及參展藝術家,即鄭勝天、金一德、張培力、耿建翌、陸揚和蔣竹韵的訪問片段。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未境之歷」張瀚謙媒體藝術展
香港歌德學院每年與ifva 聯手為媒體藝術組本地得獎者舉辦個人展,包括許維強、黃智銓及卡娜。今年將為張瀚謙舉辦其首個媒體藝術個人展。「承未竟之志,啟化境之歷。」我們歷經一切,走到現在,立足當下,思考未來,領悟藝術是一場永無休止的修行。水墨、書法與賞石,是東方美學的記憶。天地山川、日月星辰之美,被古代文人雅士凝練在詩書畫意中,歷經千年,傳承至今。在數碼時代,數據成了記憶的載體,也為藝術創作注入新的力量; 然而,人文記憶會否因科技的介入而陷入消亡?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溫感不安」張亦勤 x 馮正權藝術展
新常態遇上新發現,酒精搓手液與外賣單據紙的相遇,化成詭異而獨特的黑白畫面 。兩位藝術家,各自運用熱感紙製造作品,去回應這個地方的時局世態。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黎達達榮《青春耳鼻喉1234》|《愛情騎呢雜症》漫畫原稿展覽
101個四格,珍貴漫畫原稿展示。
四個戀愛階段——青葱的豆芽夢、水蜜的熱戀、現實的磨合、苦澀的分手。
在404格漫畫中編繪四個階段下的101個愛情「錯誤」範例,與你和妳一齊研習戀愛!找找愛情!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