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雲山筆墨

視覺藝術

Event Detail Image
子分類

書畫篆刻

地點

一新美術館
觀塘海濱道165號SML大廈4樓

開始日期

2019/01/24

結束日期

2019/03/30

子分類

書畫篆刻

地點

一新美術館
觀塘海濱道165號SML大廈4樓

開始日期

2019/01/24

結束日期

2019/03/30

雲山筆墨

簡介

簡介

區大為是當代香港藝術家,十四歲時隨廣東書壇大師吳子復學習書法和篆刻,其後自學山水畫及舊體詩。區大為繼承文人畫的藝術傳統,追求詩、書、畫、印統一。他的書體富金石味,拙厚而具童趣,佈局新奇。他又以書入畫,以篆隸筆法寫山巒,行草寫雲濤,寫出書畫一體的獨特山水風格。

展覽展出區大為逾四十件的書法、山水及篆刻作品,呈現他對傳統書畫上的繼承及創新的嘗試。

總監的話

區大為集詩、書、畫、印等四藝於一身,是當今香港畫家的典範,也是在香港難得的榜樣,能傳承文人畫的藝術傳統。

中國傳統文化以“陰陽”為核心。這理念引伸出事物皆有正反、是非、黑白、長短或方圓等相對變化。若這變化應用在藝術上,便產生虛實、明暗、深淺、曲直等構圖、色調和線條。

“陰陽”其實源於“光”。古人認為沒有“光”,便沒有生氣,萬物不可能生長。所以一件藝術品必需生氣,即要有“光”。例如書法,字體由黑色線條在白紙上組成,配出陰陽格局;墨線是“陰”,白地屬“陽”。白地就是見光的地方,例如印章,一般分紅地白字和白地紅字,見白位置便是光的所在。例如繪畫,落墨或敷色於紙上,當中的空白位便是光。

總之,依據傳統理念,沒有空白位,相等於沒有光,不可能成書法、印章和繪畫。其實在這些藝術品上“光”的多少,即是“虛實”設計的構圖。

從區大為的作品,可以欣賞到文人採“光”的藝術;無論在書法、印章和繪畫,皆在構圖上表現虛實得宜,別創一格,令平面的字體玲瓏跳動,水墨的景象勃然生色,給觀者回味無窮。

總之,他的書體富金石味,拙厚而具童趣,佈局新奇。他又以書入畫,以篆隸筆法寫山巒,行草寫雲濤,寫出書畫一體的獨特山水風格。顯然區大為不只把中國傳統藝術活現出來,而是活出更精彩。

楊春棠

主辦單位 一新美術館
參與藝術家:區大為 [香港]

註:活動資料收錄自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出版的《香港視覺藝術年鑑 2019》。

資訊

室內/室外

室內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