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MUSE ROOMS TOUR”大型藝術展覽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9月29日至11月14日,K11 Musea 聯同多位藝術家、設計師和品牌打造六間 ‘Muse Rooms’ 打造全新大型的藝術展覽, 包括有 A’strick、Jon Burgerman、Nelson Chow、Tony Oursler、空山基及 Joyce Wang. 到K11 MUSEA,6個MUSE ROOM 將敞開夢境之門,與位於海邊的靈感繆斯一同尋夢,探索想像力的無遠弗屆。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藝術家職業訓練學院資訊日 2021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藝術家職業訓練學院」由方琛宇於2019年發起,是一個持續發展的概念藝術項目。方琛宇將他在職業生涯中對藝術生態不同位置 – 從藝術家、策展人、收藏家、到藝術學院 – 的種種觀察和親身經驗,借用商品推廣的方法,轉化並發展成一系列錄像、展演、藝術家創作書及藝術裝置,作為一所虛構的藝術學院所銷售的產品和服務,旨在建立一套乍看來標準、專業,但在仔細閱讀後發現是似是而非的藝術家職業技能,以戲謔手法反思藝術經專業化後,藝術家將他們的心思轉移到形象塑造、人脈發展等謀生技巧上,藝術作品的質素反而被忽略、變得次要的現象。
承接分別在2019年及2020年在韓國舉辦的「藝術家職業訓練學院資訊日」以及「藝術家職業訓練學院」,方琛宇受邀在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舉辦「藝術家職業訓練學院資訊日2021」,展示他為「藝術家職業訓練學院」持續研發、為應付各種藝術圈社交場景而設的道具及精讀筆記,並會以學院的名義舉辦兩場分別講授運用玄學及形象設計的手法輔助藝術仕途的講座,邀請年輕同業和有志投身藝術行業的學生參與,並將當中花絮剪輯成錄像在展覽中循環播放,作為藝術裝置的一部份。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2021 地逸一八二三計劃:發條麗姿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展覽以「 發條橙子」所為靈感而命名。 我們以荔枝替代本身的水果,成為我們刻板印象中的工廠女工–「麗姿」。 展覽空間在監視底下成為了一個實驗舞台, 在描繪一個當規條不被重視的情況下的不穩定的生態系統。這是一個廢棄,禁閉和重複發生的故事 – 製造和產品在無以名狀的權威和力量下漸行漸遠。 但藝術家的生產從未在積聚的陰影中停下來,反而出現了一浪接一浪的另類創作方法。
展覽的過程會在7樓的MOST 展出。參與式的裝置位於L5的公共區域。 除了雕塑和裝置,表演還不時在L7的綠色空間中進行。 藝術家將隨機出現,並安排進行個人和集體表演。 請繼續關注我們的每週時間表,該時間表將在社交媒體和官方網站上進行更新。
現場為公眾提供工作打卡紙,因此您可以隨時進出, 與我們一起工作,因為我們都是麗姿。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deTour 2021設計節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香港最大型的設計節deTour,將在11月26日至12月12日回歸PMQ元創方,為大家帶來一系列的精彩設計作品和創意活動。deTour 2021以「有(冇)用」為主題,探討設計中「有用」和「冇用」、具體功能需要與無形文化價值之間的關係。為此策展團隊叁語設計,特別廣邀一眾本地及國際設計師,與其他非設計界別的專家聯手,期望為業界及公眾帶來前所未見的創意作品和思想震盪。

在與國際知名設計單位聯乘的「特邀合作」,Sputniko!和Napp Studio & Architects利用生物科技,為古老愛情傳說帶來當代演繹;「主題展覽」亦破格地帶來設計X運動(陳少華和歐智鋒)、設計X聲音(吳澤霖和樓佳博士)、設計X字體(麥綮桁、譚智恒和張星恒博士)和設計X哲學(胡卓斌和李康廷)的裝置作品和展覧,展示跨界別合作對深化設計想像的力量。策展團隊亦嚴選11個透過公開招募所得的全新意念,於「獲選作品」呈現本地創作團體對「有(冇)用」的多元解讀。

當然還有趣味與啟發性兼備的37場工作坊和12場設計講座,進一步在PMQ元創方獨有的創意氛圍,深化對「有(冇)用」題旨的體驗和討論。一如去年,大家除了可在現場親身感受一眾展覧節目的魅力外,亦可同時在虛擬設計節以跨媒介方式互動——快到PMQ元創方及設計節網站,投入設計「有(冇)用」的世界!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南丫說:公共藝術計劃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南丫說:」公共藝術計劃以索罟灣為中心,向公衆呈現南丫南獨特的人情風光及歷史往事。計劃包括考察研究、藝術家駐村計劃、在地藝術展覽、導賞團、社區工作坊及放映會等活動。
​參與藝術家透過進行藝術創作、考察、訪談了解南丫南,探索島上的自然生態及歷史文化。參與藝術家將透過考察、訪談了解南丫南,同時邀請島民以不同形式參與其中。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你近來好嗎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I hope you are doing well 是一句簡單常見的電郵問候語。自從經歷鉅變、充滿危機和挑戰的2020年起,一切不再理所當然。本來尋常的問候變得彌足珍貴,甚至令人觸動而且意義深長。去年一封封來自隔離世界不同角落的電郵,啟發藝術家展開一個從問候和關懷出發的項目。
今年藝術家相約身處香港和世界各地,從事不同範疇的藝術文化從業員朋友,在網上視訊平台見面,詳談疫情至今,各人在生活、工作、對藝術的想法,這三方面經歷的轉變和體會,對未來又有什麼再想像。至今已完成二十個訪談,將展出戶外裝置藝術作品(於L7綠色空間)及錄像記錄(於L7-12A環境藝術館),以精選引錄及內容節錄展示多元視角,獨立而又碎片化地互相對照和回應。
藝術家希望記錄和呈現這獨特的時代,藝術文化從業員的真實生存狀態和思考,使之成為大敘事以外的個體故事和聲音,為歷史留下部分見證,並希望從這個共同體裡面,不同身份和領域的從業員的思想出發,看看未來可以如何被再建構。
除了嘗試做一件在距離中仍帶有温度的作品,及藉受訪者的反思啟迪觀眾之外,藝術家也想重新審視藝術在別樣新常態的角色和意義,並探討科技如既遠且近的視訊平台對人和人的關係連結是什麼一回事。
《你近來好嗎》是嚴穎嘉在2020年構思,2021年計劃及實施的項目。作品建構自議題式的訪談和研究,著重過程和參與。衷心感謝下列各位朋友的寶貴分享和信任。謹此感謝藝術文化界不同專業和崗位的從業員在這兩年間的動盪之下,一直努力面對危機,迎向挑戰,默默耕耘。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在泡沫記憶中閃爍其詞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如果談起記憶,
你會想起什麼呢?
是否只有印象的味道停留在嘴角?
又或是你會想起難以言傳又曲折身影?
你會不會問那些歷史殘留在你身上的痕跡,讓你成為了什麼嗎?
當你回憶,記錄就註定被動地固定成為一種記號。彷彿那只可能是側寫,或旁聽了某部份不準確的東西,當你談論它的時候,你會一直試圖用合適的字眼或方式,期望捕捉它們的象徵,但留下來的東西往往只能轉瞬即逝。
記錄往往是過程,像不斷疊加校正像底片,像修復一張面目模糊難以確認的畫面,像一架無法到達的終點列車,也可能是一種詞不達意的結構。感覺當我在描述它,它就洐生成了另一些意義,在另一些章節中新生成了其他相異的枝節。
在所餘無多的時間中談論時間是奢侈;
在無能為力的地方作出記錄也可能是多餘。但還是有人微細地將那些事物留下,
我們必須以記憶成為我們行動的根據,讓信念成為某種實體,那就是今天這過程中我描述的時代,帶著故事成為另一個故事。
這是一個以記憶而成的展覽。
期待你的到來。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無時之間首部曲 —墨 > 結—界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無時之間」(Timelism)

歷史建築或古蹟空間,一個獨一無二跨時的空間。是水墨、歷史、時間、人與建築空間有機結合的獨立場域。

「墨>結|界」(Ink-finity)

水墨融入歷史空間裡的詩性,展現圓形時間線上的無盡時。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歌山水樹人:村校記憶展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校園生活,定格了莘莘學子的無憂成長時光。當校歌旋律響起,你腦海浮現的,除了與同窗學習、嬉戲的日子,也會勾起你對於學校以及周邊社區的印象嗎?對於鄉村長大的孩子而言,寶貴的學校回憶,連結着上學前跑過的山野、課餘時攀過的鐵絲網、玩樂時與友伴看着的海上波光等等,各種早已消逝的社區回憶。 村校盛載着數代人的成長記憶,村校本身的興衰亦印證了城鄉發展的歷程。滄海桑田,幸歌聲有情,餘音裊裊。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團隊與「香村」藝術家史嘉茵走訪多間曾在歷史留名的村校,採集校友的故事及各式生活物件,以村校校歌作為記憶的鑰匙,策劃村校記憶展。 我們邀請你前來開啟這道記憶之門,透過校友回憶和採集得來的各種村校文物,撿拾散落日常的本土鄉村、村校歷史,細聽各校校友親自復刻的校歌、口述歷史故事,細閱由村校校友記憶勾勒而成的社區地圖。此外,跨界藝術家及花牌師傅會透過藝術創作呈現由村校校歌啟發的靈感,另更邀得校友親自為展覽作導賞分享。 在村校與鄉村迎來更多變化之前,我們為着明天唱歌、回溯、思考。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船到橋頭生活節

作者 :
藝術類別 :
年份 :

春暖花開的日子到來,「船到橋頭生活節」也即將在3月36-28日開啟,敬請期待!「船到橋頭生活節」由信言設計大使專題資助計劃成功申請人Yip Kai Chun和他的團隊Myriem Alnet和Chan Chun Kit(季度誌刊《ISLANDERS 島民》創辦人)共同發起。儘管受到疫情影響,團隊仍然堅定不移地策劃和舉辦了此次為期三天的生活節。活動包括公共裝置、講座和限時展覽,將連接坪洲、長洲、大嶼山的梅窩及芝麻灣,以城鄉文化、環境保育、設計及工藝爲主題,旨在突出這些島嶼獨特的環境、社區文化和歷史,並促進和保護小島居民的共同價值和文化,也促進這些離島之間的聯繫。這個是首次舉辦的同類型活動,以平易近人和有趣的視角展示島民生活,爲公衆提供一個深入了解香港自然豐富性的機會,並從中得到啓發。

標籤 :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