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繁花盛放
視覺藝術

簡介
簡介
香港白立方畫廊隆重宣布國際知名藝術家安森.基弗(Anselm Kiefer)在中國舉行的首個個人展覽,展出其最新的油畫及雕塑作品。
基弗將繼續圍繞歷史、景觀和神話這些主題,展示全新的大型風景畫作,以及由鉛和鋼所鑄造的雕塑作品。展覽的標題《讓繁花盛放》語帶相關,它既指畫作史詩式的盛放景觀,亦諷刺西方經常錯誤引述毛主席在1957年提出的口號—表面上鼓勵文化多元性,卻導致數以百萬計的人死亡,並在最終抹煞任何形式的異議。
基弗是次的畫作以當年於1993年在中國旅行時所拍攝的照片為基礎,並於2000年開始創作的一系列全新畫作。然而,新作在相比之下,卻屬於總攬性的,這是因為畫中的風景來自藝術家在春天期間的一趟法國奧弗涅地區之旅:繁花錦簇,盛放山頭。這些不朽的畫作以厚重質感的自然色系來繪畫,描繪出百花之繁盛,表現出自然的奧妙和繁殖力,以及自然的失衡:就像完美逝去的展示。向日葵、罌粟花及其他花朵豎立在糾結的根莖和葉子之上—它們有部位已被毀壞,植物物質大量溶解,面臨即將瓦解的可能性。
在某些畫作,毛澤東的肖像可能在風景內出現,在花團中招手致敬,又或者,如像《讓繁花盛放》(Laßt tausend Blumen blühen,2012年)般出現在畫布的其中一個部份,然後被放置在中央板面的上方或旁邊。基弗把這種姿態形容為「達達式的荒謬」,因為毛澤東的肖像是不可能的肖像:它不是出自這位獨裁者的紀實照片,而是出自他遍佈中國的預製雕塑藍本。猶如基弗所有的作品,這些規模宏偉的畫作籠罩着他們的觀眾,讓他們的視覺淹沒在圖片之內。在《殘花敗草》(Gebrochen Bluemen und Gras,2012),大量的花草覆蓋畫布,猶如以置身花海的人之角度出發;另一幅《山谷臥者》( Le dormeur du val,2012 ),則以一條小徑把畫布自中間前景至中間地平線一分為二,讓觀者認為他們可以確實進入圖像之內。
基弗亦將展出兩個全新的雕塑,雕塑以石膏、鋼鐵和鉛所製成,描繪出共產中國的典型象徵:自行車—被巨大的鉛製書籍重重壓碎,而這些書籍則是藝術家恆常重現的貫徹主題。
基弗的油畫和雕塑,一直反映出他對政治制度和整體意識形態的深切懷疑。對他來說,景觀永遠無法反映出純粹的美,因為它總是刻劃着歷史事件,因此出現意識形態和權力的鬥爭。毛澤東這個模糊的偶像,與基弗的早期作品之主題產生共鳴,特別是他關於德國納粹空間的作品。跨歷史的素材,讓基弗的畫作擁有複雜的層次,作家和策展人凱文.包華(Kevin Power)形容這是一種追尋「持續共鳴模式的對應系統」的創作。
資訊
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