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明秋個展
視覺藝術

簡介
簡介
Sin Sin Fine Art將會参加於2011年5月26至29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香港國際藝術展,屆時會展出香港藝術家馮明秋的當代書法創作。為了令觀眾對馮明秋的作品有更全面的認識,Sin Sin Fine Art同期於西街舉行馮明秋個展,展期由5月26日至6月6日。而5月28日星期六晚上,將於西街為香港國際藝術展的貴賓舉行「西街‧南音」街頭音樂舞蹈表演 - 由龔志成策展,回應西街的新舊交融及多元動力,並與馮明秋的作品對話。
馮明秋生於中國一條小村落,自幼家貧,小學畢業後當小工雜役,為口奔馳,但正正也是生活的壓力促使他追尋自己對藝術的興趣 - 1975年因肺病迫不得已停下來,自此便展開篆刻創作。馮明秋並沒有因為掌握篆刻的技巧和美學而自滿,他認為篆刻本身應該是一門獨立的藝術,不用依附於書畫。要達致這個境界,便必先要了解中國文字的精髓及書法的內在邏輯。他跳出傳統的思維,以鍥而不捨的精神去探究問題的核心。自1977年移居美國後,便常常參觀畫廊博物館,眼界大開。對西方藝術的認識,令他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概念框架去重新審視中國書法藝術。經過不斷的嘗試,終於成功將篆刻帶進更高的層次,更演化成木刻,並為書法注入新意。多年埋首鑽研之後,馮明秋恍然大悟,發現書法藝術的特質其實是時間和空間。通過解構及重組書法的內在時間和空間,他在過去十數年間已創作出過百種字體。馮明秋也是一位作家,作品中的詩句及隨想,都是出自他手筆,時而感性、時而充滿哲理,冷眼旁觀世情,卻不失一絲幽默。所用的物料雖然傳統,不離宣紙毛筆水墨,但所帶來的體驗,卻是嶄新而多層次的 - 時間、空間和內在的韻律。
馮明秋的近作《生死異雙字》,較大的「死」字覆寫在「生」字之上。林似竹(Britta Erickson)有這樣的感想:「『死』隨生而來,但『生』並未因而失色,反而照亮了死亡。」正好也是當前中國書法的寫照;書法於日常書寫的傳統功能雖日漸息微,但卻重生為一門創新的當代藝術,開拓無限的可能性。馮明秋是當代書法藝術的先行者,打破不同文化的彊界,就是不懂閱讀中文,也能夠欣賞,並有所體會。
自1986年始,馮明秋穿梭於紐約、香港及中國三地。他的作品廣受私人藏家及公營機構如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Harvard-Sackler Museum 及 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等所收藏。
資訊
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