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Points of Ellipsis…

視覺藝術

Event Detail Image
子分類

混合媒介及裝置

地點

奧沙畫廊奧沙觀塘

開始日期

2011/05/24

結束日期

2011/07/04

子分類

混合媒介及裝置

地點

奧沙畫廊奧沙觀塘

開始日期

2011/05/24

結束日期

2011/07/04

Points of Ellipsis…

簡介

簡介

群展《Points of Ellipsis… 》將展出菲律賓和香港九位藝術家的作品,包括:Juan Alcazaren, Ranelle Dial, Roberto Chabet, Nilo Ilarde, Lani Maestro, Gary‐Ross Pastrana, Cris Villanueva, 白雙全, William Lim 。

《Points of Ellipsis… 》是 《Regional Perspectives:Chabet 50 Year》1的伸延,並試圖重新演繹和擴展之前展覽中引人注目的問題。引用 Chabet 先生作品裏的形式主義和解構主義理論作為起點,展覽亦試圖探索藝術當中令人捉摸不透的「部分」和「整體」之間的複雜關係。

在藝術裏,不論是製造藝術品本身或是藝術品在展覽空間中,「部分」是形成「整體」結構和身份的重要元素。同時,這些「部分」亦被「整體」的存在限制和局限。到什麼程度作品才會被視為展覽「整體」的「部分」?到什麽地步展覽的理解才會被主題或藝術品的獨立意思所操控?《Points of Ellipsis… 》試圖揭開其中一些疑問,分析藝術品的位置和交流如何影響展覽「整體」的身份。
在語法的運用中,“…”是省略標點,故意省略某些文字;省略號出現在一段演講的停頓中,或者是一段未完成的想法的索引標誌。“…”通過一段沉默的迴聲給予延緩和突出的段子,連接兩個段落之間無形的思路。《Points of Ellipsis… 》,作為展覽的名稱,特別挑選這九位藝術家的作品,化成一段文字中的句子,將句子之間無形和神秘的思路呈現眼前。
展覽中的九位藝術家以不同的手法,把「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內在激烈競爭視覺化。作品中的臨時性和分散性不單突出「部份」的最終構成、功能和能量,並質疑整體展覽的存在。
香港本地藝術家和建築師 William Lim 曾在《Complete & Unabridged Part II》 展覽中作出「建築介入」, 畫廊的牆外開了與作品視覺和應的洞。今次 Lim 亦會以改變他之前的「介入」來干涉今次展覽的外表。他將注意力集中到牆的維度中,在之前其中一個小洞外圍割開一個新洞,從而將一面牆從一個空間元素轉變到一個在空間中的物體,從「整體」變回「部分」。當他把牆的本質從龐大的「整體」變回破碎的「部分」的同時,他的作品和行動亦反映了「部分」和「整體」之間的互動關係,並引發起一連串對展覽創作的提問。

主辦單位 奧沙畫廊
策展人:Arianna Gellini、吳尚珩
參與藝術家:Juan Alcazaren、Roberto Chabet、Ranelle Dial、Nilo Iiarde、Lani Maestro、Gary-Ross Pastrana、Chris Villanueva

註:活動資料收錄自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出版的《香港視覺藝術年鑑 2011》。

資訊

室內/室外

室內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