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博文:絲詩
視覺藝術

簡介
簡介
簡‧博文與來自超過三十所國際紡織檔案館、醫學圖書館、納米技術與生物醫學實驗室、以及位於北美、歐洲、中東和亞洲等地的蠶蟲養殖場的專家們,攜手合作完成《絲詩》這個歷時六年的研究項目 (二零一零至二零一六)。
由於蠶絲與人體組織具有生物相容性,人類的免疫系統並不排斥蠶絲,甚至它能用於如大腦般重要而敏感的器官;故蠶絲除了傳統的紡織應用外,研究人員正以嶄新的生物醫學科技來進行蠶絲實驗。在是次展覽中,視覺藝術家和作家簡‧博文糅合蠶絲的傳統應用與尖端的研究技術 ── 探索蠶絲的文化、科學及語言學的複雜性。
二零一六年,簡‧博文和塔夫斯大學生物工程學系的科學家合作,利用納米科技來織造她的詩作。在製作過程中,他們會使用一塊模板,將金黃色、濺潑物狀的詩歌文字蝕刻在矽晶片上,再倒入液態蠶絲。當液態蠶絲乾透後,詩歌的字母會懸浮於上述的矽晶片之中。如此,觀者就能通過顯微鏡來觀賞這件作品。
簡‧博文的詩歌以DNA鏈的形式重現,既反映出蠶在吐絲結繭時所創造的絲狀紋,亦突顯那肖似編織的緯線般的蠶絲遺傳結構。
資訊
室內/室外
室內
本地/非本地製作
本地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