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朱芳毅個展「非物之物」

視覺藝術

Event Detail Image
子分類

陶藝

地點

巨年藝廊
香港上環荷李活道186號1H號舖

開始日期

2018/03/09

結束日期

2018/04/06

子分類

陶藝

地點

巨年藝廊
香港上環荷李活道186號1H號舖

開始日期

2018/03/09

結束日期

2018/04/06

朱芳毅個展「非物之物」

簡介

簡介

人生在世就是要一直在認識,從出世那一刻,到死亡那一刻,無論你經歷或面對甚麼,其實都是在認識。創作藝術也是一場認識,舉行展覽也是一場認識,欣賞藝術也是一場認識。對於事物的認識,你又認識幾多呢?每天面對很多似曾相識的物件,你又會如何去理解、解釋、思考及想像,你覺得你的腦袋及身體,又是如何在已知及未知的交錯中運作?

巨年藝廊(Giant Year Gallery)是香港唯一專注推廣本地當代陶瓷藝術及為國際優秀陶藝作品提供展示平台的藝廊,很高興將舉行台灣著名當代陶藝家朱芳毅(Chu Fang Yi)首個在香港舉行的個人作品展覽 「非物之物」(Object of Non-object)(展期:3月9 日至4月6日)。
朱芳毅1976年生於台灣,台灣藝術學院工藝系藝術學士、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藝術創作碩士,在學期間隨劉鎮洲、呂琪昌、張清淵等著名藝術家習陶,現為台灣藝術大學及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獲獎甚多,並在很多地方舉行展覽,作品被很多博物館、美術館及私人收藏。

現今資訊的快速和爆量,使我們進入「讀圖」時代。對圖像的解讀,往往呈現一種熟悉的分離感。而圖像的閱讀是否只有其意義與知識性?或存在於理性意識的思辨?藝術家企圖探討人身體直觀圖像的詩性和想像,且不受現行文化的制約,思考人身體本能對圖像後續的閱讀,所以他的創作一直關注於物件、符號的記憶和物件主體辨證擬仿,還有身體性的閱讀圖像等相關主題。
「在這次展現的創作中,我以自然環境的物件形體為基本元素,透過簡化刪去或重複堆疊讓其原來的外形,有了相像、類似但又些許模糊至無法辨識的形象。因物件形體的重組再造,會讓人在思索新形體與自己的連結時,由人身體的心像知覺深層感受,有了重新辨識的機會,更會深入探究物件本質上的源頭。」

「圖像物件形塑和建構的過程,像似平面的圖像設計,在此設計思維下,以有意識而無目的、無邏輯的手法拆解、重組完成一個個物件,它們已經不再是任何現存的物品可以對應,是一種非物之物。可以說是去掉人的智性、意識形態、拋開時空限制的過程。透過這樣的淨化程序,所見到圖像物件,雖然已經不是任何一種物體的形象,卻充滿既熟悉但又陌生、似曾相識的聯想,同時也開啟觀者內心的自我對話,一種反向回歸至觀者的自省閱讀,讓人可以意識到沉溺在身體深處的閱讀本能。」

因此,透過朱芳毅的個展,或者就是讓大家思考認識任何一件物件,究竟是甚麼的一回事。那麼,在這展覽中就可以「認識」朱芳毅的作品。

主辦單位 巨年藝廊
參與藝術家:朱芳毅 [台灣]

註:活動資料收錄自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出版的《香港視覺藝術年鑑 2018》。

資訊

室內/室外

室內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