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新門檻:泰國當代藝術展

視覺藝術

Event Detail Image
子分類

繪畫

地點

聖德拉姆泰戈爾畫廊
香港中環荷李活道57-59號

開始日期

2013/11/13

結束日期

2013/12/07

子分類

繪畫

地點

聖德拉姆泰戈爾畫廊
香港中環荷李活道57-59號

開始日期

2013/11/13

結束日期

2013/12/07

新門檻:泰國當代藝術展

簡介

簡介

新門檻:泰國當代藝術展將展示現今東南亞最具活力的藝術文化。作品僅數月前展出於紐約聖德拉姆泰戈爾畫廊,展覽由位於曼谷的泰國藝術檔案館董事及聯合始創者,藝術史學家Gregory Galligan策展,以六個案例研究方式演示泰國當代藝術家如何從作品中探討適時的社會、政治,及藝術性方面的問題。

新聞中有關泰國的新聞多關於其享譽成名的旅遊業或動盪的政治黨派之爭,往往令人忽略此國家精緻的現代藝術文化。過去十年,泰國當代藝術家均定期參與大型的國際雙年展、三年展及藝術博覽會,可惜世界各地的觀賞者較少機會直接深入了解當代泰國藝術的發展,或許較為熟悉的是全國最頂尖的多平台藝術家Montien Boonma (1953–2000)、以跨平台「關係美學」創作而聞名的Rirkrit Tiravanija,及2010年電影《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國際著名導演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舉辦此展覽的目的正是為了填補中間的差距,展示六位資深泰國藝術家的重點作品:ANGKRIT AJCHARIYASOPHON —實踐泰國非客觀抽象藝術風格的藝術家;NIM KRUASAENG — 新興而自學成才的畫家,以日常物品及司空見慣的大自然剪影構成壯麗的畫作;SAKARIN KRUE-ON — 泰國最受國際認同的藝術家之一,以跨平台形式創作,不久前,其廣受好評的 Terraced Rice Fields Project於2007年德國第十二屆文獻展中展出;KAMIN LERTCHAIPRASERT — 與Rirkrit Tiravanija於1998年合作創辦The Land,提供設施及空間讓藝術家集體創作,其畫作、雕塑及場域特定藝術項目均反映出佛家思想;NIPAN ORANNIWESNA — 主要活躍於亞洲,以跨平台概念創作,作品映射出政治紛爭、文化審查及其他社會問題;與PHAPTAWAN SUWANNAKUDT —首屈一指的女藝術家,將傳統泰國壁畫結合當代藝術對話。

新門檻展覽以多方位觀賞泰國當代藝術,鑑賞其美學思想及概念的複雜性、了解其備受關注的基礎,及自1990年代初起於國際當代藝術圈中所佔的重要地位。同時,展覽亦反映出泰國當代藝術家面對國家長期發生的衝突、演變,使他們的創作邁向全新的動盪時刻。

策展人:Gregory Galligan
參與藝術家:ANGKRIT AJCHARIYASOPHON、NIM KRUASAENG、SAKARIN KRUE-ON、KAMIN LERTCHAIPRASERT、NIPAN ORANNIWESNA、PHAPTAWAN SUWANNAKUDT

註:活動資料收錄自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出版的《香港視覺藝術年鑑 2013》。

資訊

室內/室外

室內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