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民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媒體展覽
視覺藝術

第四屆香港文化節
簡介
簡介
本展覽著眼於福建及廣東沿岸區域過去四百年的歷史,細看明代至晚清時期天災及動蕩如何影響百姓,以及當時抵抗災難的措施如何演變成為華南地區獨有的傳統習俗、香港今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一部分將會介紹一段外有倭寇入侵、內有部族糾紛的歷史,以及中國南方最古老的武藝系統——福建武術如何崛起、發揮保衛社群的作用;第二部分的焦點則放在當時民眾篤信能化解天災的習俗及儀式,例如客家舞麒麟、舞火龍、打醮。這些現今視為珍貴文化遺產的武術及習俗,是當時維持國泰民安的關鍵。
展覽將運用多媒體技術帶來互動體驗,讓大家在圖文、陳列品等傳統展品以外,更全面地了解這段歷史,如武術動畫拳譜、水幕投影、栩栩如生的客家舞麒麟、360度投影技術讓市民猶如置身十年一度的林村太平清醮現場、以及由藝術總監又一山人 及 電影視覺效果導演黃宏達 攜手打造的3D舞火龍動畫。
展覽獲東京大學借出逾3米長的珍貴《倭寇圖卷》,透過與展覽策展人、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邵志飛教授開發的電子媒體系統Linear Navigator互動,細緻無遺地展示當時居民用以對抗入侵者的兵器及武藝,是本次展覽重點之一。
資訊
室內/室外
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