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文字再造III》

戲劇

Event Detail Image
子分類

話劇

地點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開始日期

2011/09/24

結束日期

2011/09/25

子分類

話劇

地點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開始日期

2011/09/24

結束日期

2011/09/25

《文字再造III》

簡介

簡介

「文字也要再造?」

去年參觀上海世博,最大的感覺是好像「文字已死」,因為到處都是凌厲畫面,甚至3D影像。7A班戲劇組是一個喜歡文字的藝團,但喜歡文字,不等於守舊不變,而是喜歡把文字幻變,讓文字透過想像變出千變萬化的色彩。所以是「文字」的「再造」。第三次文字再造,主題是把傑出的各類經典文字作品,改編成劇場演出。是讓7A沙龍成員一次不用擔心任何東西,能讓創意馳騁的機會。至於,甚麼是7A沙龍?沙龍者,一群熱衷藝術但不一定喜歡投身主流價值的傻人,願景是默默地為藝術的夢想進行創作。

《弒君》10mins beta version
莎士比亞的《馬克白》,又名《弒君記》。當代背景,今日血腥。
粵語演出仍要保留莎劇英語神韻,子彈橫飛演繹當代版本。
一休先作十分鐘改編試演,精華部份先睹為快。

《走婚》
「走婚」,是摩梭人流傳之今的一種婚姻模式。
男子若對女了傾心,會在夜半到女子獨居的房子。男性稱女情人為「阿夏」,女性稱男情人為「阿注」。如果當天晚上,阿夏遇上兩個阿柱,阿夏會向她的老情人如實地說明情況:「今晚我有個新阿柱,你改日再來吧。」那位老情人毫無醋意,自覺的離開,也可以去找另一個阿夏……
摩梭人屬於母系制社會,是真正的「女兒國」。男不婚,女不嫁。走婚,只為了愛情生活,繁衍後代。

《在那任性的孩子眨眼之際》
薛海暉重組顧城的詩作及其生平。
詩人顧城以童話世界與現實抗爭,而太太謝燁則負責平衡箇中的落差、角力與拉扯。
當秩序失衡,事實既成,到底是童話不再湊效,還是現實過於沉重?
生存/活/命;死亡。這些詞組,該如何配對?

《迴光反照》
阮煒楹下海創作,以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懷辛大訴說兩個男人間的故事。
他,終日守在破屋中,只顧沉醉於埋怨自己、埋怨世界。
他的朋友,意想不到地來了。一言一語竟把他喚醒。
醒了, 卻仍是夢。 是夢非夢, 重要嗎

《浮城》Ce n’est pas une ville
徐碩朋率領一眾舞台創作人,為觀眾獻上視覺的文字饗宴。
「城市都浮起了,我們還可以腳踏實地嗎?」
意念源自西西一九八八年出版的短篇小說《浮城誌異》及 比利時畫家 Rene Magritte 的畫作。

《無色.毋飾》世界首次圍讀
由著名插畫詩人Shel Silverstein著作《Falling Up》中的一首詩《We’re out of paint…》為創作起點。講述未曾獨自旅遊的她決定要在死亡來臨之前踏上征途,誓要踏遍五大洋七大洲,完成心願並客死異鄉。在旅程中,她走到一個已被遺忘的火車站,發現…
洪節華身在新加坡,心卻在全世界,她希望通過文字呈現一種不一樣的跨國情懷。

主辦單位 7A班戲劇組
演出/製作單位 7A班戲劇組
語言 : 粵語
劇種:悲劇/正劇
藝術總監:一休
監製:林沛力
舞台監督:梁麝莉
執行舞台監督:梁麝莉
製作經理:黃詠詩
佈景設計:徐碩朋
燈光設計:李文傑
現場音樂:黃譜誠
音響設計:任碧琪
服裝設計:徐碩朋

^劇目:《弒君》10mins beta version
^改編:一休
^導演:一休
^演員:劉浩翔、查國林、薛海暉、阮煒楹
^現場音樂:黃譜誠

^劇目:《走婚》
^改編:劉浩翔
^導演:劉浩翔
^創作演員:何嘉雯、一休

^劇目:《在那任性的孩子眨眼之際》
^編劇:薛海暉、鍾詠詩
^導演:薛海暉
^演員:鍾詠詩

^劇目:《迴光反照》
^改編:阮煒楹
^導演:阮煒楹
^演員:梁浩邦、黃譜誠

^劇目:《浮城》Ce n'est pas une ville
^文本、導演及製作設計:徐碩朋
^演員及木偶師:彭珮嵐
^木偶製作及木偶師:陳健新、周靜儀
^影像設計:楊振業
^音樂及聲效創作:黃艾倫
^服裝設計:溫俊詩
^燈光設計:羅文姬
^製作助理:王雪婷

^劇目:《無色.毋飾》世界首次圍讀
^改編:洪節華

註:活動資料收錄自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出版的《香港戲劇年鑑 2011》。

資訊

門票

$100

室內/室外

室內

本地/非本地製作

本地製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