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學習事件譜 II —— 逆 / 亦 / 弈》 展覽、藝術家講座及同業分享會
視覺藝術

簡介
簡介
這三個字描述了我們在過程中不斷招架疫情變化的心態,藝術家在工作坊除了試行不同模式的網上與實體的互動方法,更加是去設計一種可一起經驗和學習的實驗去回應我們身處的環境。8 位藝術家/組合包括曹穎祺 x 陳素珊|工人二代之迷你家譜(媒介:小誌創作)、黃榮法|當年今日(媒介:講座式展演)工作坊帶領參加者從自身出發,重編歷史實現一場對自我或家庭的重訪。如果創作如鏡子映照自己與時代,疫情下的重重限制還可怎樣表達?羅文樂|土炮公民廣告正好反思土炮精神,把有限的條件成為創作的特色;與阿金(鄭怡敏)@C&G藝術單位|死人都要創作(形式:畫具製作與戶外寫生) 當中強調的無論在任何境況都要表達不謀而合。由身體的修復到精神的修煉,梁天尺|修身帶領參加者重新鍛練被隔離良久而疏於聆聽的身心。何穎雅|空中媽咪,邀請單親媽媽在網上電台進行對話,由交換時間到被聆聽的個體,發現與賦權是同時出現。以漫遊方式重新審視城市積累下來的痕跡,梁御東|傷痕紀事提出另類敍事的方法,正如羅文樂所倡議的,學習做一個公民,主動表達你的聲音。羅玉梅|後生者的互動式影像工作坊,主張共讀、共學與共創,當中的公共性,人與人可共享(commons)的意識,猶如實踐願景社會相處共存的形式。
資訊
室內/室外
室內
本地/非本地製作
本地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