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推土機前種花》

戲劇

Event Detail Image
子分類

話劇

地點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

開始日期

2016/05/20

結束日期

2016/05/22

子分類

話劇

地點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

開始日期

2016/05/20

結束日期

2016/05/22

《推土機前種花》

簡介

簡介

六四」廿七周年紀念演出:學校巡迴演出劇目巡禮

「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時代中,我們也有權去期待一種啟明。
這種啟明或許不來自理論和概念,而更多地來自一種不確定的、閃爍而又很微弱的光亮。」——漢娜鄂蘭

5月20日晚上八時《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讓黃雀飛》(教協會專場)
5月21日下午三時《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讓黃雀飛》
5月21日晚上八時《讓黃雀飛》《那年我的孩子十七歲》
5月22日下午三時《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那年我的孩子十七歲》

《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於2009年6月首演,紀念「六四」事件20周年,好評如潮。及後於2010年5月假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載譽重演,七場(4公開場,3學生專場)全告爆滿,把國情教育和戲劇教育共冶一爐,反應理想。其後,我們重新編寫《在》劇,將原來兩小時濃縮為一小時版本,於2011-2015年中學巡迴演出。

《讓黃雀飛》是本團2012年公開演出的新劇目之濃縮版本,故事以1989年「六四」事件後營救民運人士的「黃雀行動」為骨幹,結集多位參與其事人士的訪問筆錄,描述民運人士的逃亡過程及在西貢營地的生活,探討愛國民主運動的深層意義及民運人士之間的情誼。此劇於2012年6月在藝術中心壽臣劇院演出5場,及2013年重演5場,得到超過20份媒體正面報導,並於2013-14年在中學巡迴演出。

《那年我的孩子17歲》是本團今年的新劇目,剛過去的5、6月間,誠蒙22間中學和教協會相邀,共演出24場,明年續演。故事描寫一位母親在1989年痛失孩子後,漸漸頂不著壓力;卻在2014年來港探親時,陰差陽錯之下,堅定起來,決定加入「天安門母親」群體,為孩子討回公道。故事動人心弦,還對照了當年天安門學生和今天香港青年人的心態,也是好評如潮。

主辦單位 六四舞台
演出/製作單位 六四舞台
語言 : 粵語
監製:張家弘、韋少力
執行監製:羅民健
舞台監督:伍偉衡
佈景設計:張力行
燈光設計:鄧煒培
音響設計:李馬弟
平面設計:蕭文龍
網頁設計:韋少力

《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
編劇:滿道、列明慧、張家弘
改編:韋少力、何敏文
導演:李景昌
演員:胡浚浩、李欣怡、李家偉
執行舞台監督:游錦

《讓黃雀飛》
編劇:列明慧、韋少力
改編:虫三一、陳敏斌
導演:陳敏斌
演員:黃曉暉、譚芷翎、郭嘉熹、楊國明
執行舞台監督:吳立斌

《那年我的孩子十七歲》
編劇:何敏文
導演:李景昌
演員:梁皓恩、胡瑋程、馮佩虹
執行舞台監督:黎芷瑩

註:活動資料收錄自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出版的《香港劇場年鑑 2016 —— 舞蹈、戲劇及戲曲》。

資訊

門票

$160

室內/室外

室內

本地/非本地製作

本地製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