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Yogesh Barve 的一個展覧

視覺藝術

Event Detail Image
子分類

其他

地點

咩事藝術空間
鴨寮街98號1樓

開始日期

2016/10/01

結束日期

2016/10/30

子分類

其他

地點

咩事藝術空間
鴨寮街98號1樓

開始日期

2016/10/01

結束日期

2016/10/30

Yogesh Barve 的一個展覧

簡介

簡介

於2016年6月18日至30日及9月20日至10月3日期間,藝術家Yogesh Barve 進駐咩事藝術空間,並將以展覧形式總結其兩部份的駐場計劃。
從他第一次到訪香港的經歷,包括慘遭遣返、基層而多種族的深水埗裡活躍的電子市場及夜市、處於殖民時期舊建築群殯儀館巨型購物商場夾縫中的藝術空間等等⋯⋯Yogesh嘗試從中解構及解讀這個跟他出身的孟買相當近似的後英國殖民城市裡的系統及歷史。
「Yogesh Barve 透過推論,概念化一系列的物件,述說而拒絕增加意義的層次。通過逐層遞減物件的工具性,將其多餘的性質概念化,Yogesh就像一個考古學家般,解讀物件的生產、歷史和最終到達能被消費其工具性之間的各個層次。正是這裡,非/平等顯得視覺的而無法解讀。而香港作為一個港口,不但串通中國內地,更接連其他國家地區,更是一個資訊的入口站,有不少外地媒體停駐。香港的建築多是源於實用性多於本地某時期的美學標準,內裡養育了眾多的生命--如來自中國內地的新移民、又如Yogesh Barve家鄉的殖民印度的再殖民。當他遇到深水埗的電子市場,他從中解讀出香港和世界各地之間千絲萬縷的商務關係,從中國帶出平價的貨品,再散發到極其需要這類平價貨品的國家,甚至不惜付上侵犯版權的代價。他常借用印度憲法的結構批判印度社會上的不平等,而在香港他則從個人角度審視這城市的入境、庇護及遣返條例,看簽證制度是如何實行。甚麼人以甚麼條件合符入境資格?誰會成為難民?英國殖民時期的法律在一個小島上如何涵接其他制度?透過瓦解『系統』一詞,Barve展開了香港視覺系統各層次上的一次大規模的拆解。」--Sumesh Sharma
Yogesh Barve 是來自印度孟買的藝術家。他的作品裡常使用各種物件如拾得物、數碼科技如手提電話內置相機、網上搜尋引擎及遊戲等,以探討社會及文化經驗裡的非/平等、非/理性、非/被邀請及圈內/外。他是孟買策展人及藝術家組織Clark House Initiative 的成員。​
我們感謝Gaurav Grover 伉儷對Yogesh Barve 的駐場計劃的慷慨支持。
「咩事藝術空間」是一個非牟利藝術空間,位於歷史悠久的九龍深水埗地區,香港的中心地帶。「咩事」目的為提供一個開放性實驗及對話的平台,以回應我城面對的日新月異的文化及政治環境。

主辦單位 咩事藝術空間
參與藝術家:Yogesh Barve

註:活動資料收錄自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出版的《香港視覺藝術年鑑 2016》。

資訊

室內/室外

室內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