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記憶

視覺藝術

Event Detail Image
子分類

綜合展

地點

獅語畫廊
上環皇后大道西189號地下

開始日期

2019/05/16

結束日期

2019/08/30

子分類

綜合展

地點

獅語畫廊
上環皇后大道西189號地下

開始日期

2019/05/16

結束日期

2019/08/30

記憶

簡介

簡介

《記憶》連結藝術家作品裡流動著的能量,為觀眾帶來有趣的呼應和迴響。

陳春木的作品散發著致命的芬芳,有著熏人的氣息。那些看似奇幻又複雜的作品其實本質非常簡單,他純粹地繪畫出腦海裡所構想的,把虛幻的景象傾注在畫布上。

荷亥・梅耶1990年代中期離開古巴,現居巴西。他的作品探索「遷移」的主題,傳達遷居所導致的鄉愁,幻滅和失望。

「懷舊」,或是李易紋用以緩解現實焦慮的一種方式,或是他用以尋找本我的一種途徑。藝術家運用物質性的顏料進一步模仿電子屏幕的筆觸,以此來修改那些創作於數年前的舊作-攜帶著新的感知和經驗疊加在舊有的圖像上,使來自兩段時間的經驗和記憶相互疊加不斷糾纏。

娜塔莉・德科斯泰一直透過藝術創作去探索不同主題,從人與時間的關係到思想上的交織以至生命和大自然的比對。她的作品讓我們意識到作為現代人生活上的荒謬,並給予我們一份平靜。

雷蒙德・海恩斯被譽為法國戰後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不斷挑戰人們對藝術的感知和定義,並以破損的海報作品以及一系列巨型火柴雕塑而聞名。

石至瑩描繪石頭的方式在一片簡潔之中營造出讓觀眾進入沉思境界的氛圍。她不僅沒有強調每塊石頭的不同之處,更進一步抹走它們在物理特性上的分野,繼而把畫中物在統一的載體上變成統一的內容。

閆博認為一位藝術家最重要是擁有創作上的自由。他突破了傳統四方形畫框的束縛,創作出不規則外形的作品,並同時發掘礦物材料在當代藝術創作中的可行性。每件作品的繪製過程都在漫遊一個未知的領域。

主辦單位 獅語畫廊
參與藝術家:陳春木、荷亥・梅耶、李易紋、娜塔莉・德科斯泰、雷蒙德・海恩斯、石至瑩、闫博、張雪瑞、趙一淺

註:活動資料收錄自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出版的《香港視覺藝術年鑑2019》。

資訊

室內/室外

室內

本地/非本地製作

本地製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