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In Between White

視覺藝術

Event Detail Image
子分類

繪畫

地點

阿塞爾維伍德畫廊
中環皇后大道中30號娛樂行15樓D室

開始日期

2015/09/10

結束日期

2015/10/22

子分類

繪畫

地點

阿塞爾維伍德畫廊
中環皇后大道中30號娛樂行15樓D室

開始日期

2015/09/10

結束日期

2015/10/22

In Between White

簡介

簡介

阿塞爾維伍德畫廊榮幸呈獻德國畫家萊蒙德・吉克(1930-2002)在香港的首個個人展覽。展覽的作品都是單色的,突出其職業生涯的下半部分,並專注於表現其中的沉默與寧靜,塑造一個獨特的冥想特色。

萊蒙德・吉克在27歲時決定白色將會於他的藝術中扮演一核心的角色,他認為其他顏色會妨礙一個人去感受萬變自然中的平靜;他形容他的畫作為對視覺刺激的明確反應,及把觀者帶到一個全新專注層面的嘗試。正如他在一首詩中寫道:「白色要求冥想」-1-,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他保持有限幾何抽象的基本範式;他沒有沉浸於不可見,精神上或概念性的現象,反倒選擇探索基本的物理現象,如光、動作、節奏和振動。他於1960年的一個展覽文字闡述了這個重心:

「在各種顏色之間的不斷的競爭下,多色性限制顏色所能產生的影響力;顏色規模的限制則可使一種顏色充分發揮它的全部強度。最光、最亮和最強烈的顏色,是白色。白色是眾色之後,因為「顏色是光的行動」(歌德),而白色是最接近光的顏色。黑色和灰色加深白色的強度,這種襯托只佔一個從屬的角色;它們以極微妙的調節,以持續的振動把顏色灌輸至整個圖像表面,灌輸至生命中。 」

不難理解,對他來說最好的藝術是「絕對精簡的精華」。他一生都為那「簡單的崇高美學和強度」-3- 著迷,這種迷戀使他建立個人獨特的標誌性元素,如重覆的姿勢性動態筆觸與低調結構,清醒和情感間的張力等。表面平靜卻隱藏流動,看似膚淺卻蘊含深度。那些元素均為他一系列的作品帶來顯著的連貫性,吉克本人於2001年底一訪問亦指出:

「在我看來80年代與我50年代早期階段是相似的,都有著較強烈的對比及動作,而意料之外及無法預計的均會悄然介入及被接受。我傾向認為,自90年代初,我一直在經歷另一個階段,我更積極的引用我60年代初和70年代的作品;在那裡我的畫作漸漸變得更安靜,更連貫、更開放但統一;在那裡顏色或圖像領域並非靠筆觸犁耕(……)我相信,此刻我的畫再次洋溢著一種慷慨,一定程度的安寧與和平。」

一個幾乎單色白色畫面設計,蘊涵著最微細的色彩和光線差別,使他到達了70年代作品的頂峰;其中以展於1977年第6屆卡塞爾文獻展的最廣為人知。他旋律化的構圖與姿勢,形成如迷宮般結構清晰的圖像板塊。為了表現白色中的一種微妙的差別,吉克以噴槍取代畫刷和刮刀,在畫布上噴上一層薄如霧的顏料。個人元素在這些系列中幾乎是不存在的,但70年代的結構安排,筆觸的姿勢性動作,及至色板的規模都於80及90年代重新加劇增強。現正於本畫廊展出的畫作主要專注這些階段中的寧靜且舒緩的畫作:無題(1971)如絲絨般的模糊感被之後的無題(1980)中的灰色加暗;在同年及往後,我們看到較厚重及垂直的筆觸重新回歸。吉克的實踐是動態的,正是他標誌性的個人特色及獨有筆法,為抽像作品的平靜中註入活力與生命力。

參與藝術家:Raimund Girke

註:活動資料收錄自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出版的《香港視覺藝術年鑑 2015》。

資訊

室內/室外

室內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