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到處都是外國人

視覺藝術

Event Detail Image
子分類

混合媒介及裝置

地點

中環都爹利街1號上海灘都爹利會館

開始日期

2014/02/13

結束日期

2014/04/26

子分類

混合媒介及裝置

地點

中環都爹利街1號上海灘都爹利會館

開始日期

2014/02/13

結束日期

2014/04/26

到處都是外國人

簡介

簡介

都爹利會館會客廳曾請來Amelie von Wedel、艾末末及MAP Office策劃展覽,他們以創新的藝術手法展示人像畫、著作權,以及自我意識等不同範疇。這個二月,會館即將為大家呈獻第四個展覽《外國人的足跡》,由居於香港的藝評家及策展人Inti Guerrero (士日) 籌辦。展覽透過藝術帶出外國人在香港的重要性、對香港發展的影響,以及這如何令香港有別於中國其他城市。展品以當代藝術作品為主,包括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照片及紀錄存檔。

外國人在香港的故事可以由會館所處、因而命名的都爹利街說起。這條街道見證著外國人在香港生活的悠久歷史,以及在這個前英國殖民地,華洋共處當中的適應、抵抗、接納及征服。喬治.都爹利是19世紀一位著名拍賣商,他在拍賣行、貨船貿易和房地產都十分成功,曾擁有人稱雪廠的貯冰倉庫、以及埋下鴉片戰爭伏筆的鴉片壟斷生意。傳奇人物都爹利在香港開創外資的先河,而隨時代的洗禮,外資公司雖不斷脫變,但在香港仍保持著重要的角色。

是次展覽的展品包括兩幅由Felice Beato拍攝的全景照片,紀錄了十九世紀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維多利亞港被英法艦隊佔領的狀況(鳴謝:Getty Institute);本地藝術家梁志和以三聯畫,表達二次大戰時期香港人的抗日鬥志;法國二人組合Claire Fontaine以霓紅燈藝術裝置表達普遍性對異族的焦慮,以及1962年時《時尚芭莎》雜誌以消費主義為題,攝於香港的一系列照片。

是次展覽為都爹利會館藝術節目計劃的其中一環,由藝術委員會策劃,成員包括藝術界俵俵者Yana Peel、William Zhao、Chrissy Sharp和會館的合伙創辦人Alan Lo(羅揚傑)組成。藝術節目計劃定期舉辦展覽、電影欣賞,以及座談會,將富啟發性的當代藝術帶到香港。

主辦單位 都爹利會館
策展人:士日
參與藝術家:Felice Beato、梁志和、Claire Fontaine、《時尚芭莎》

註:活動資料收錄自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出版的《香港視覺藝術年鑑 2014》。

資訊

室內/室外

室內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